一直以來,地鐵集團黨委始終堅持“厚德載運,深鐵為民”的企業精神,堅持把黨史學習教育的學習熱情轉化為服務民生的強大動力,用積極行動,服務社會、回饋社會、造福社會,致力于打造“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
生命至上,深入鋪裝AED。深圳是全國AED建設的榜樣城市,2017年以來,將“公眾電除顫計劃”納入深圳市政府民生重點工程。截至2021年8月,深圳地鐵在市急救中心大力支持下,已在全線共260個車站配備AED急救設備(每個站至少2臺),共安裝689個。此外,完成地鐵8個上蓋物業居民小區和商業寫字樓63個AED急救設備配置。同時,在1號線前海車輛段、2號線蛇口西車輛段、3號線橫崗車輛段、5號線塘朗車輛段、7號線深云車輛段、9號線僑城東車輛段、11號線松崗車輛段等7個車輛段均配置AED急救設備。2021年12月底前,深圳地鐵將在新建的6號線長圳車輛段、8號線望基湖車輛段、10號線涼帽山車輛段完成AED安裝。
優化運能,壓縮車次間隔。深圳地鐵通過對所轄線路優化運能提升運營服務水平,在法定節假日制定針對性運營方案,延長運營服務時間。截至目前,深圳地鐵所轄線路提升運能共計16次。在地鐵1號線、5號線、6號線、7號線、9號線、10號線、11號線完成了工作日、周末、節假日高峰運能的優化提升,新增高峰班次,壓縮車次間隔。在全網新增告示框3324個,移位既有告示框370個,集中成組設于出口通道內及客服中心附近,優化導向指引。同時對深云、赤尾等19個車站開通24小時過街功能,給市民提供了安全、快速、舒適的過街環境。
“無障礙環境”建設,地鐵安心傳遞。為了更好地滿足特殊人群的出行需要,深圳地鐵持續推進地鐵“無障礙環境”建設。2021年,深圳地鐵完成全線網260個地鐵車站配備輪椅安全踏板,在3個車站步梯處配備無障礙升降平臺及呼叫按鈕,推出“‘最后一公里’出行無障礙”項目。組織車站工作人員開展無障礙技能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與殘障人員溝通技巧,盲人引導服務技能輪椅推送服務等。針對有需要的特殊人士,如輪椅乘客、身體不適的乘客,車站會根據此類乘客訴求,進站后及時通知目的地站做好接應,做好“站間愛心傳遞”。
多措并舉避擾民,建設降音除噪項目。深圳地鐵致力于加強降噪工作,落實降低噪音的三項措施(新購施工器械選用低噪聲、低振動的設備,現場施工避開噪聲敏感時間),全面加強噪音污染治理,把施工噪音對建設項目、周邊居民生產生活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因工程需要必須實施夜間連續施工的要向有關部門申請核準手續,并嚴格按照批準時段限時施工。
全力推進“廁所革命”,為提升深圳地鐵客運服務質量。2019-2021年,深圳地鐵完成82個車站公共區衛生間全面翻新升級改造,增加便民措施。與騰訊公司等合作,將車公廟、深云站公共衛生間打造為智慧廁所。同時,深圳地鐵還開展車站公共衛生間服務測評工作,對車站公共衛生間日常管理和硬件維護進行評價,全市公廁衛生評比中深圳地鐵在2021年1月、3月、6月、7月獲得第1名,其中深圳北站8號公廁獲“深圳十大網紅公廁”。
利民惠民,服務來深建設者。聚焦服務來深建設者,為建筑工人、安保人員、保潔等一線群體提供暖心服務。2021年,深圳地鐵相繼開展“我為工友辦實事”“致敬勞動者,一線送關懷”主題黨日,設立了意見箱和留言板,向工友們征集改善工作生活環境的意見。2021年暑期,深圳地鐵在錦薈廣場及周邊場地搭建“小憩清涼站”,通過免費派發“冷飲、涼茶”等形式為外賣員、快遞員、社工、安保人員等送去清涼。
地鐵集團黨委將堅持以“深鐵為民辦實事”作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扎實推進更多重點民生項目,再接再厲,不斷提高服務標準,給予市民朋友更好的服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