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曰本欧美色啪免费,午夜免费69性视频爽爽爽,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深港聯動 創新成果“枝繁葉茂”
信息來源:經濟日報 發布時間:2022-11-22 14:35:29
人工智能朗讀:

  走進深圳河套合作區內深港協同創新中心21樓,只見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的員工們正忙著為進駐創業團隊提供服務。“這是專為大灣區青年來深創業提供的孵化加速平臺。”據共青團深圳市福田區委員會副書記顏曉晴介紹,自2018年創立至今,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已培育32家團隊,其中港澳背景團隊29家;團隊人員從初期69人發展至377人,其中港澳團隊人員為54人,產生知識產權共286項。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唯一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特色平臺,近年來系統推進深港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促進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和創新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這片占地約3.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灣區青年集聚,科研載體持續增加,創新成果“枝繁葉茂”。

  政策支持產生疊加效應

  香港市民何耀威2015年創立舒糖訊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雙創工場培育的29家港澳背景團隊之一,主要聚焦研發無創血糖監測可穿戴設備。選擇入駐河套合作區,何耀威主要看好的是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合作區位于深圳福田區南部,與香港鄰近,公司同事早上從香港過來辦公,晚上就可以回到香港,非常方便。附近的皇崗口岸改造以后將推動‘兩地兩檢’變為‘一地兩檢’,通關將會更為便捷,深港科創人才雙城生活將實現無縫銜接。”

  目前,河套合作區正加速探索形成涵蓋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商流和法制、稅制、科研體制、園區管理體制的系統化政策框架體系,讓科創項目和人才享受深港兩地政策支持,產生疊加效應。

  深圳市福田區副區長、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發展事務署署長歐陽繪宇表示,2021年,深港雙方首次共同開展河套聯合政策研究,今年出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聯合政策包》,提出28條具體舉措,讓科創項目和人才可以同時享受深港兩地的政策支持。近期發布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支持港澳青年實習就業與創新創業資助計劃》明確,港澳青年畢業生有機會一次性獲得2萬元到5萬元的生活資助。面向港澳青年初創企業,提供啟動資助、成長獎勵、租金減免,對獲得港方、澳方創業資助的青年團隊按照1∶1的比例給予配套支持,從項目孵化到上市融資輔導再到香港青年來深人才住房提供全鏈條服務支撐,對港澳青年有著充分的吸引力。

  “我們公司就有員工享受到了最高160萬元的補貼,員工申請人才住房又能節省一筆房租開支。”何耀威說,他們的健康智能穿戴設備在推向市場后銷量迅速破萬,已獲得2家上市公司注資,并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等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或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資源整合加速技術創新

  “合作區有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有了創意可以通過找代工廠或其他機構快速實現集成式創新。”深圳市宜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香港青年吳志力告訴記者,得益于深圳在軟件算法融合應用方面的資源優勢,以及高校、醫院等機構開放創新的合作機制,宜遠智能科技的AI輔助皮膚病診療方案得以在多家醫院推廣應用。目前,他們的技術項目已在日化、智慧家居領域落地應用,服務超過2萬家門店和2000家品牌客戶。

  河套合作區里不乏內地青年創業者的身影。崔燦是首批入駐合作區的企業家代表,他創辦的微物聯技術(深圳)有限公司致力于開發自有知識產權的“工業大腦—智能可編程控制系統”技術。“目前,這項技術已應用在智能碎石自動化線、智能泵房控制系統,高速灌封設備、智能分揀系統等,未來可以擴展到電力、交通、新能源等領域,并形成不同細分領域下的定制化解決方案能力,形成國產替代,這將為行業或企業降低30%到80%的采購成本。”崔燦說。

  產學研結合則幫助深圳鯤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技術創新、落地應用上加速奔跑。走進鯤云科技辦公區,映入眼簾的便是搭載公司核心數據流架構技術的產品,以及“算力、算法、平臺”一體化解決方案應用場景。公司市場總監欒麗紅說,鯤云科技聯合香港城市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建立多個實驗室,為企業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智慧源泉。其中,公司自主研發了數據流AI芯片CAISA,芯片利用率比國際同類產品高10倍以上。

  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戰略定位,也是推動大灣區邁向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關鍵。

  隨著深圳在深港澳科技合作的體制機制創新、科研空間保障、科創資源導入、綜合服務支撐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政策,河套合作區已集聚起一批一流的創新資源和研究機構,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5所國際領先的香港高校均在合作區建立了研發中心或研究院,協同推進前沿基礎研究和科研項目落地轉化。

  “香港在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有優勢,深圳在應用研究、研發投入、產業集群等方面具備強大競爭力,深港合作將實現1+1>2的發展效應。”據香港城市大學深圳福田研究院院長陳福榮表示,香港各界對深港河套合作、打造國際科創中心已逐漸形成共識。深港兩地就協同建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成立聯合專責小組,負責兩地在河套合作區建設上的協調溝通。政府支持與政策便利為高校科研機構集聚、深港融合推動產學研轉化奠定了基礎。

  2020年6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和香港中文大學聯合共建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福田生物醫藥創新研發中心,這是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引進的首批國際高端科研項目之一。“融合深港兩地科研力量,我們將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生物醫藥創新科研平臺,產出一批可轉化的科研成果,為大灣區生物醫藥企業和研發機構提供先進科研服務。”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福田生物醫藥創新研發中心主任葉德全表示。

  深圳南方電網深港科技創新有限公司專門在河套合作區打造了吸引港澳及國際化創新人才的重要平臺。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創新與數字化部副總經理余鵬表示,該平臺將重點圍繞能源產業鏈開展“科研+產業”全鏈條業務,以優質的產業資源和多樣化的金融手段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科研團隊發展。

  2020年6月率先入駐河套合作區的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充分發揮河套合作區政策優勢,打造深圳“量子谷”。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量子精密測量研究所所長劉駿秋說,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聚焦國際量子科技“0到1”的重大原創發現,在分布式超導量子計算機、硅基半導體量子計算以及固態量子存儲方向形成了優勢。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深圳市福田區委書記黃偉表示,這為河套合作區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隨著高端科創資源實現集群發展,合作區正在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深港兩城深度融合、實現優勢互補,將加速推動大灣區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附件下載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