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日至18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正風肅紀紀實》播出,共4集;
2016年10月17日至25日,《永遠在路上》播出,共8集;
2017年1月3日至5日,《打鐵還需自身硬》播出,共3集;
2017年9月7日至11日,《巡視利劍》播出,共4集;
2019年1月10日至14日,《紅色通緝》播出,共5集;
2020年1月12日至16日,《國家監察》播出,共5集;
2021年1月21日至24日,《正風反腐就在身邊》播出,共4集;
2022年1月15日至19日,《零容忍》播出,共5集。
八部電視專題片,八部正風肅紀反腐“影像冊”,是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的忠實記錄,也是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生動注腳。
“等著看”“追著看”“看了又看”,嚴肅的電視專題片頻頻“出圈”
正片還呼之欲出,預告就已全網刷屏——2022年1月13日,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制的五集電視專題片《零容忍》預告片發布,隨后被各大媒體和網友轉發。
同往年一樣,這部嚴肅的反腐題材電視專題片自帶流量。1月15日晚,第一集《不負十四億》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8點檔播出,迅速成為關注熱議的焦點。當晚,“零容忍”登上微博熱搜榜。從晚8時開始,相關話題熱度發酵后一路攀升;9時左右,第一集剛播完,話題閱讀量達到1.8億次。CSM實時數據顯示,第一集播出實時收視率是此前一周同時段平均收視率的約兩倍。
“年度大片”,不少人以這樣的詞形容這部電視專題片。開年播反腐大片近年來漸成慣例,每次都會掀起一波追劇熱潮;“等著看”“追著看”“看了又看”,特別是在中央紀委全會前的固定時段,已成為公眾的“觀看期待”。
時針撥回到八年前。2014年12月,《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正風肅紀紀實》甫一亮相就贏得滿堂彩。片子首次還原披露了全國30多個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案件細節,案件當事人“現身說紀”,“身邊人”談感受……新鮮的形式令觀眾耳目一新,“八項規定改變中國”刷屏網絡。
反腐不歇,記錄不止。2016年10月,《永遠在路上》上線,首次向觀眾呈現大量違紀違法案例。觀眾第一次透過屏幕看到,蘇榮、周本順、李春城、白恩培等黨的十八大以來落馬的“大老虎”親口懺悔,現身說法;8集、400分鐘、40多個典型案例、10多名落馬的省部級以上領導干部……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生動實踐,盡在片中。
2017年1月,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召開前夕,《打鐵還需自身硬》播出,紀檢監察機關把鏡頭對準了自己。
制作專題片曝光紀檢監察隊伍中的腐敗分子,這還是第一次。“誠意滿滿”“分量十足”,是不少媒體對《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評價。有關部門統計顯示,1月2日至6日,微信公眾平臺推文近3500篇,微博微話題“打鐵必須自身硬”閱讀量達2357.7萬。
2017年9月,《巡視利劍》播出,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黨的歷史上首次實現一屆任期內中央巡視全覆蓋。首集開播后僅4小時,網絡播放量近90萬。中央巡視組與“老虎”過招交鋒的大量細節,讓觀眾領略到反腐敗斗爭為何會被稱為“沒有硝煙的戰場”。
真實震撼、曲折刺激——2019年開年“檔期”,冠軍非《紅色通緝》莫屬。攝制組遠赴海外拍攝,還原中國如何從天涯海角追回外逃腐敗分子的故事,彰顯了黨中央“有逃必追、一追到底”的堅定決心。據統計,《紅色通緝》首播平均收視率達1.10%,首重播累計吸引6億多人次收看。
2020年1月,《國家監察》與觀眾見面,展現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生動實踐和顯著成效。據網絡統計數據顯示,《國家監察》在當時央視綜合頻道24小時收視率排名第二,收視、轉發、評論首次超過10億人次。
青海木里礦區非法采煤背后的政商勾結,死刑犯孫小果離奇“復活”背后的司法腐敗,響水化工廠爆炸背后的失職瀆職……2021年初,這些群眾最關注的事件在《正風反腐就在身邊》中得到回應。
“主題不僅呼應了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同時突出‘就在身邊’,表明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讓人民擁有踏實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會長、著名劇作家劉和平點評道。
真實記錄與藝術展現有機結合,兼備紀實力量和制作巧思,用心講好全面從嚴治黨故事
在傳播日益分眾化、對象化的新媒體時代,嚴肅的電視專題片緣何能集聚起如此人氣,引發熱烈反響?
“我們深入紀檢監察機關、監獄、看守所、企業、農村、山區、工廠、礦區等實地拍攝,選取了16個驚心動魄的案例,采訪了紀檢監察干部、有關審查調查對象及涉案人員、干部群眾等140多人。采訪制作歷時近1年,各方給予了有力配合和支持,是協同發力的結果。”《零容忍》主創團隊告訴記者,每播出1分鐘,背后的采訪加拍攝素材就有4個小時,“相當于240分鐘的拍攝素材才能出1分鐘畫面”。
觀眾留心會發現,《零容忍》選取案例有一個特點:時間上新,內容上近。在第一集《不負十四億》里,公安部原副部長孫力軍政治團伙案首次被曝光。幾天前,孫力軍剛剛被提起公訴,其余多名“小圈子”成員也都在2021年被“雙開”。片中還提到,對孫力軍政治團伙案的調查目前還在進行中,司法部原部長傅政華等人已被立案審查調查。
“專題片堅持紀實風格,選取新近發生、人民群眾最關注的案例,以及發生在人民群眾身邊的、與人民群眾利益最直接相關的案例,以身邊案例警示身邊人。”主創團隊有關負責人說。
“既有高站位又有小切口,既反映黨中央要求又及時回應群眾關切,《零容忍》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因此備受關注。”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祥敏告訴記者。
有故事,還要講好故事。如何讓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推進反腐敗斗爭的故事深入人心?答案藏在片子的敘事巧思中。
“這幾部專題片故事化處理很到位,以平實的敘述、詳實的細節闡釋深刻立意,引發觀眾興趣的同時更能引發思考。”曾祥敏認為,片中豐富的主線人物、副線人物和第三方共同還原事件情節,綜合運用數據可視化、同期聲、落馬官員黑白畫面處理等表現方式,同時挖掘故事本身包含的回合感、沖突感,使作品更具可看性,在互聯網傳播的話題性和感染力也更強。
將正風肅紀反腐新實踐新成果轉化為警示、教育和宣傳資源,發揮警示教育作用,推進廉潔文化建設
落馬官員現身說法,沖擊最為直觀。嚴重違紀違法事實與深刻懺悔反思、過往奢靡的生活與鐵窗之內的樸素衣著,對比強烈,令人唏噓。
當事人現身說紀,既能還原故事情節,又能達到警示教育的目的。“腐敗究竟是怎樣發生的?離普通黨員到底有多遠?這些具有針對性和現實性的問題,都可以在片中找到線索,甚至獲得靈魂深處的震撼。”有媒體如是評價《永遠在路上》。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其中第三十二條強調,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應當開展廉政教育,加強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形勢任務以及家風家教等宣傳教育,推進廉潔文化建設,營造崇廉拒腐氛圍。
八部精心力作并不是為了“吸睛”,而是希望引起更多黨員領導干部警醒和全社會反思,為推進廉潔文化建設發揮作用。
“以《零容忍》第一集為例,它沒有停留在那些觸目驚心的情節本身,而是層層遞進,深挖孫力軍等落馬官員的思想蛻變過程,揭示‘人心向背就是最大的政治’的深層邏輯。”曾祥敏說,以直觀、可視、通俗的方式進行警示教育,拉近了社會公眾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距離,增強了全面從嚴治黨成果的感染力。
劉和平認為,專題片至少在兩個層面發揮作用,一是讓觀眾看到黨中央現在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全體中國人民,二是讓各級領導干部、公職人員從中受到警示教育。“大家坐著開會聽一聽傳達文件,有時候未必有觀看這樣一部紀實類專題片來得實際。這種形式是不可替代的。”
“打通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內在聯系,《零容忍》等電視專題片是一體推進‘三不’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江蘇省常熟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薛嘯說。
緊扣新形勢新任務,記錄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歷史性、開創性成就,反腐鼓點與民心同頻共振
收視高企、網站轉載、網友點贊……八部專題片之所以能引發共鳴,究其根本是因為反腐鼓點與民心同頻共振。
曾祥敏認為,專題片契合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時代背景,順應了人民群眾的訴求與期盼,其受歡迎程度也反映了大家對黨中央以“零容忍”態度反腐敗的支持認可。
今年專題片片名是《零容忍》,“‘零容忍’背后,是我們黨堅定不移推進自我革命,一以貫之全面從嚴治黨,一刻不停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四川省德陽市紀委監委第一紀檢監察室主任伍永說。
在主題選擇上,八部反腐大片也獨具匠心——
2014年12月,《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正風肅紀紀實》在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兩周年之際亮相,一方面展示兩年來正風肅紀取得的成績,另一方面也客觀描述改進作風任務的艱巨復雜,為進一步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糾治“四風”凝聚人心、營造氛圍;
2017年1月,《打鐵還需自身硬》及時回應公眾對“誰來監督紀委”的關切,從加強自身干部隊伍建設角度,講述紀委如何“清理門戶”,嚴防“燈下黑”,彰顯紀委加強自我監督、以擔當詮釋忠誠的態度和決心;
……
“透過專題片,我們能感受到在不同階段,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新情況、新特點、新要求,呈現出全面從嚴治黨實踐不斷向縱深發展的清晰脈絡。”北京科技大學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偉認為,專題片傳遞出了反腐敗力度不減、節奏不變,震懾效應越來越強的清晰信號。
八部“反腐大片”側重不盡相同,但內核一脈相承——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現象,腐敗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我們黨全面從嚴治黨、正風肅紀反腐絕不是一句空話,始終堅定不移、一以貫之。
全面從嚴治黨的生動實踐,正是專題片創作的源頭活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堅定決心、頑強意志、空前力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獲得了廣大人民的信任和擁護,極大凝聚了黨心軍心民心,厚植了黨執政的政治基礎。2020年年底,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95.8%的群眾對全面從嚴治黨、遏制腐敗充滿信心,這比2012年提高了16.5個百分點。
“對于人民群眾來說,他們看到了決心才會有信心,感受到透明才會有信任,見證了成效才會有信賴。期待反腐大片一直拍下去。”劉和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