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網友,你們好!感謝大家今天來參與此次在線訪談活動。本次訪談主要分享市屬國資國企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具體舉措及取得的成績,解答市民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今天,我們邀請了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王勇健,股東事務處處長李荃、副處長周高波與大家進行在線交流,歡迎大家積極參與。
下面,由我結合市民朋友提出的問題,向3位訪談嘉賓提問。
主持人:悠悠萬事,民生為大。王主任,能否為市民簡要介紹過去的一年中,深圳市屬國資國企在民生保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
王勇健:長期以來,市屬國資國企立足“服務大局、服務城市、服務產業、服務民生”的功能定位,扎實推動“菜籃子”“米袋子”、水電氣、住房、公共交通等民生產品和服務質量大提升,讓城市發展更有溫度,讓市民生活更有質感。2022年,市屬國企共承擔了深圳71.5%的糧食儲備、80%的果蔬交易、99.9%的供水業務、100%的城市管道燃氣供應、70%的公共交通服務、88.2%的高速公路運營,有力發揮“城之重器”功能,全力為城市發展保駕護航。
同時,市屬國資國企積極探索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和配置機制的改革創新,全面完善重大民生工程建設。2022年,全年承擔重大項目建設150個,完成投資1038億元,約占全市總量的1/3。深圳地鐵與廣州地鐵、港鐵重鐵實現乘車碼互聯互通,開通14號線、11號線福崗區間及崗廈北、黃木崗、大運等“兩線三樞紐”,深圳軌交線網實現所有行政區全覆蓋。人才安居集團累計籌建保障性住房18.9萬套,深業集團在全市10個區布局養老、托育、醫療項目68個,深智城建設深圳全市域時空信息平臺(CIM平臺)支撐深圳數字孿生城市建設,城安院建設國內首個全要素、全鏈條的城市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研發平臺創新支撐城市安全,為深圳打造更加宜居、韌性、智慧的城市貢獻力量。
主持人:對深圳來說,應變求變和改革創新已經成為常態。請問深圳市屬國資國企在服務創新發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成效如何?
李荃:在服務創新方面,市屬國資國企全力完善“科技園區+科技金融+人才服務+場景應用+平臺支撐”創新生態服務體系,圍繞“20+8”產業集群,積極穩鏈補鏈強鏈,打造“工業上樓”樣板間,布局先進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新賽道,力破中小微企業“融資貴、融資難”,打造公共資源交易“深圳樣本”。
2022年,市屬國資國企全年科技研發投入62億元,同比增長55%;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17家,同比增長77%;全年獲得省級進步獎6項;國家和省級創新載體70個,院士工作站11個,建設運營科技園區65個,承擔國家和省級科技項目154項。全面落實深“30條”系列措施,全年減租降費27億元,千億元民營企業平穩發展基金累計支持民營企業473 家,解決就業超55 萬人次。深投控累計服務“專精特新”企業超6000 家,高新投集團、深圳擔保集團高新技術企業客戶占比超過85%。
主持人:實施“工業上樓”計劃,是深圳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的重要舉措。請為大家介紹一下深圳市屬國資國企在落實“工業上樓”計劃、拓展產業發展空間方面都有哪些進展?
王勇健:市屬國資國企響應全市“工業上樓”計劃,持續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參與全市 20 個先進制造業園區建設,打造寶安新橋東“工業上樓”示范樣本,加快推進龍崗寶龍、大鵬葵涌等 10 個優質產業空間試點項目,服務深圳完成每年開工建設不少于 2000 萬平方米“工業上樓”產業空間目標,為科技產業發展提供“肥沃土壤”。
其中,寶安新橋東先進制造產業園作為全市首個平方公里級“工業上樓”試點項目,規劃建設 158.9萬平方米工業廠房,精準匹配先進制造企業空間新需求,項目創新設計“立體工廠”“產研綜合體”兩種新型工業上樓建筑,垂直整合產業功能,實現一棟樓就是一條產業鏈。寶安上南工業區“工業上樓”項目,將打造以工業母機、激光與增材制造、精密儀器設備、智能機器人為核心的新一代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產業園,推動傳統工業園區向新型產業社區轉型。
主持人:一直以來,深圳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請簡單介紹一下深圳市屬國資國企如何服務深圳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周高波:近年來,市屬國資國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著力深化公共資源交易改革,暢通要素資源循環,發揮國有資本引導和放大作用,激發市場活力,讓企業得以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發展,助力深圳創建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具體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國有企業敢想敢干優化營商。深圳交易集團率先在全國完成市、區兩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全方位、市場化整合,實現公共資源交易服務、管理與監督“三分離”,信息、業務和監管規則“三統一”,助力深圳政府采購、招標投標2個指標連續兩年位列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第一。深智城集團全力推動深圳信用(征信)服務平臺建設運營,自2022年1月正式運行以來,平臺全年服務企業獲得融資超760億元,為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建設一流營商環境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民營企業敢闖敢試繁榮市場。深投控全年新增主動投資“20+8”產業項目322個,新增投資額超59億元;管理運營國內規模最大天使母基金,實現深圳市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全覆蓋,天使母基金參股子基金投資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47個,投資金額23.02億元,支持天使企業成長。深創投集團紅土創新基金充分利用一級市場優勢向二級市場延伸,深度布局公募REITs業務,參與北交所上市企業投資業務,陪伴“專精特新”企業共同成長。
三是全力以赴招商引資提振信心。市國資委全力服務“雙招雙引”,全年完成招商引資項目48個,總投資額578 億元。組織市屬國資國企組團參加2022 深圳全球招商大會,推動多個項目開展洽談簽約。全力協助大會召開,助力形成開放、創新的活躍市場。
主持人:能否簡要為大家介紹一下,過去一年市屬國資國企在落實“雙碳”目標中如何彰顯國企擔當和社會責任?
李荃:市屬國資國企積極推動能源結構轉型,推動碳排放交易,助力構建碳普惠體系,為“雙碳”目標實現貢獻力量。在優化能源結構方面,深圳能源集團發展可再生能源,截至 2022 年底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 658.77 萬千瓦,占公司總裝機容量的 37.73%,占比處于全國電力集團領先地位。深圳燃氣集團全年累計供應天然氣44.2 億立方米,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220.69萬噸。在碳履約方面,19家市屬國資國企順利完成年度碳排放核查、碳排放履約工作,創建健康人居環境,全年實現碳盈余21.29萬噸。在碳交易方面,排交所完成碳交易年度履約工作,推動深圳市管控單位通過注冊登記簿系統提交足額配額或可用于抵消的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深鐵集團在城市軌道交通行業首次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出售17.75萬噸碳排放配額。在碳普惠方面,排交所出臺居民用電、共享單車騎行等多個碳普惠體系配套管理文件或方法學規范文件,開發“雙碳”應用程序,2022年正式上線“居民低碳用電”小程序和“全民碳路”碳普惠應用程序,助力碳普惠體系建設。
主持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便利性的關注也越來越強,對智慧城市的愿意也越來越高,請問深圳市屬國資國企在打造智慧城市,促進便民生活方面都做了哪些探索呢?
周高波:近年來,市屬國資國企利用云平臺、云計算、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打造各類智慧服務應用新場景,讓城市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讓生活越來越便捷、幸福。
2022年,深圳環水集團以平戰結合理念落地“一網統管、一鍵應急”新模式,實現“從源頭到龍頭,從龍頭到河道”7×24 小時監測、精準報警和高效處置,打造供水、排水、水環境生產運營數字化全場景。深圳燃氣集團打造基于燃氣場景的城市信息模型(CIM)示范,為燃氣管網的運行、維護、搶修決策提供可視化、智慧化支撐。深圳地鐵APP 通過上線多城市乘車碼互通平臺,市民用一個 APP 即可在深圳、廣州、香港跨城刷碼乘坐地鐵。特區建發集團持續迭代優化“深圳預約共享停車”平臺功能,形成“預約停車和共享停車(1+N)”智慧停車綜合解決方案,平臺已與“深圳交警”“健康 160”“i 福田”等公眾應用對接,切實緩解深圳出行停車和居住停車難題。深高速開展“路網監測與指揮調度平臺”建設,著力提高出行信息服務的準確性、及時性、實用性。深圳機場航站樓運行資源智能管理系統上線運行,實現值機柜臺、登機口及行李轉盤等航站樓核心運行保障全資源的智慧化分配與應用管理,全面提升運行效率和旅客出行體驗。深圳巴士集團試點應用機器視覺智能識別分析技術,初步實現公交大腦分析功能,有效提升車輛周轉效率及市民出行效率。
主持人:我們常說深圳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千萬級人口的超大城市。作為城市發展的“頂梁柱”和“壓艙石”,深圳市屬國資國企在推進和諧共融發展和豐富市民生活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王勇健:市屬國資國企積極融入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全力開展6省11市幫扶協作,在產業共建、消費幫扶、智力幫扶等多個領域精準發力,助力實現共同富裕;著力構建普惠性、高質量、可持續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助力深圳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擦亮城市文明底色;投身公益事業,廣泛開展困難幫扶、敬老助殘、關愛兒童等社會公益活動,傳遞溫暖力量,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
2022年,市屬國資國企累計完成消費幫扶采購金額1.32億元,智力幫扶資助學生392人次、助學金130萬元;深圳體育集團承接運營學校體育場地135個,惠及市民人數逾12.13萬人次;音樂廳舉辦公益演出229場,惠及觀眾92萬人次;大劇院舉辦演出及活動134場,惠及市民123.5萬人次;深投文化舉辦公益電影放映活動82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