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李希在天津調研時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督促各地區各部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些部署要求,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找準職責定位,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履行好監督專責,指明了具體路徑。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專責機關,紀委監委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就要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關乎全局、關乎長遠、關乎根本的“國之大者”,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服務保障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具體化確定監督任務,找準保障高質量發展切入點。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因而政治監督的內容也應系統圍繞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要求,進行實化和細化。比如,牢牢把握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基點,圍繞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等重點任務,明確監督事項、部署監督力量;牢牢把握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條必由之路,圍繞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制,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等重點領域,延伸監督關口、擰緊監督鏈條;牢牢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個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圍繞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改造升級傳統產業等重點工作,謀劃監督舉措、完善監督機制;牢牢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這個強勁動力,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明確任務清單、壓實改革責任等。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及派駐(派出)機構要結合實際確定監督重點、抓實監督任務,從一次次決策、一個個項目、一聲聲反饋中,看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各地區各部門落實了沒有、落實得好不好,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偏差。
精準化糾治突出問題,打開保障高質量發展突破口。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是發展質量不高的突出表現,與相關領域存在阻礙高質量發展的堵點淤點難點密不可分。以政治監督為高質量發展排障清淤,離不開對這些問題的精準發現、研判、解決。要緊盯重點人,深入防范和糾治黨員領導干部政績觀錯位,堅決反對貪大求洋、盲目蠻干,華而不實、數據造假,竭澤而漁、勞民傷財,推動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為高質量發展出實招、打基礎。緊盯重點事,及時發現貫徹黨中央關于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不顧大局、搞部門和地方保護主義等突出問題,準確把握問題性質、后果和影響,推動整改整治,并深入查找和處置問題背后的失職失責、違紀違法行為,對癥下藥打通高質量發展的“中梗阻”。
常態化推動貫徹落實,形成保障高質量發展持續性。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履行監督專責保障高質量發展當一以貫之、久久為功。要不斷完善紀檢監察專責監督體系,持續推進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常態化制度化,圍繞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推進高質量發展決策部署,及時跟進、主動作為,融入日常、抓在經常,深入各地區各部門推動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發展領域、發展質量變革的各方面,強化全過程全鏈條監督。要堅持定期盤點、動態問效,健全臺賬管理、督查問責、“回頭看”等制度,確保監督責任不空轉、工作推進不斷檔、整改整治有實效,為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闊步前行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