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著力打造一流環境,人才磁吸效應不斷顯現
人才金字塔塔尖更高塔身更強塔基更實
人才興則發展興,人才強則發展強。
金秋時節,全國首設的深圳“人才日”來到了第八個年頭。這座改革之城再次以城市之名、誠摯之心為人才喝彩、向人才致敬。
人才是第一資源。深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落實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以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加速打造全球創新人才集聚高地,為加快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有力的人才支撐。
近悅遠來
全方位培育引進用好人才
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含金量”人才隊伍的支撐。
近年來,以沈向洋、薛其坤、毛軍發、埃菲·杰曼諾夫、顏寧等為代表的頂尖科學家集聚特區、筑夢深圳。在近期發布的2024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中,深圳更是有數百位科學家和學者成功入選。
“一流人才”量級決定著創新能力和水平的上限。正是出于這樣的理解,深圳通過實施新一輪人才政策,創新構建面向創新高端人才的“引鳳筑巢”機制,給予頂尖人才“頂級支持”。
去年,深圳制定出臺《關于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促進人才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堅持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問出身培養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不遺余力服務人才的基本理念,推出了30條含金量很高的人才政策,明確提出實施頂尖人才匯聚項目,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一事一議”引進全球頂尖人才,提供事業平臺、科研經費、團隊支持、生活保障等一攬子“政策包”。
“引鳳筑巢”和“筑巢引鳳”相結合,為高端人才干事創業搭建平臺、構建生態:實施境外高端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做大海外人才增量。實施杰出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對具有成長為大師和戰略科學家潛力的杰出人才,提供最高2000萬元長期穩定經費支持。引進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在深圳創辦深圳科創學院,助力培育“獨角獸”企業。打造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實施“技能菁英”培養計劃,授權行業龍頭企業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持續深化雙元制、訂單式、學徒制等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技能人才隊伍規模、質量雙提升……
一項項有力舉措,讓人才近悅遠來,形成了天下英才聚鵬城的良好發展態勢,深圳的人才金字塔塔尖更高、塔身更強、塔基更實。目前,深圳各類人才總量超698萬人,高層次人才超2.6萬人,留學回國人員超20萬人。
我市為各類人才成長成才、發光發熱提供干事創業的精彩舞臺。近日寶安團區委聯合轄區金融機構,開展寶安駐區央企青年發展委員會交流活動(第二期),來自金融、通信、新能源等行業的55名寶安駐區央企青年骨干參加活動。
雙向奔赴
全面提升人才平臺能級
重大科創平臺,是集聚高端創新資源的戰略支撐,也是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強大磁場。
推動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鵬城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平臺布局深圳,加快建設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光明科學城和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等平臺;高水平設置中山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深圳技術大學、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等高校……目前,深圳有國家、省、市各級創新載體3800多家,著力構建一流創新生態系統,為各類人才成長成才、發光發熱提供干事創業的精彩舞臺。
讓產業與人才“雙向奔赴”。被譽為“中國硅谷”的深圳,聚焦高質量發展所需,緊扣產業發展和功能定位,暢通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實現深度融合、整體聯動。
深圳出臺意見培育發展壯大“20+8”產業集群,發展20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來產業。支持高層次人才創新團隊項目200余個,培育出光峰科技、奧比中光、云天勵飛等企業,人才優勢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快速發展的產業,成為了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集聚的強磁場,也為人才培養提供了新思路。深圳創造性提出“樓上”創新、“樓下”創業模式,將實驗室和孵化器放在同一棟樓,建立“科研-轉化-產業”的全鏈條企業培育模式,培育了一批與產業發展高度契合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市人才創新創業基金,為初創期、種子期人才創業項目提供金融支持,首期基金已投31億元,投資項目近200個。
深化改革
用心用情厚植人才沃土
重才、敬才、愛才,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深圳在制度環境、生活環境、社會環境上下功夫,努力提供全方位、全過程優質服務,讓人才創新創業無后顧之憂。
“縱觀深圳人才發展史,人才開放貫穿始終,核心是改革人才發展體制機制,解除束縛在人才身上的‘枷鎖’,全方位激活人才活力。”前不久,深圳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曾雪蓮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
深圳堅定不移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優化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服務、支持、激勵全鏈條體制機制,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聚焦人才評價“破四唯”,出臺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實施方案, 南方科技大學、深圳醫學科學院等14家試點單位圍繞6類科技人才構建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推進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項目經理人制改革,賦予項目經理人項目選題、團隊組織、經費分配、成果轉化等權限,加強前沿探索和技術突破。
在前海,國際人才港建設穩步向前,吸引、孵化1.1萬余名港澳臺及國際人才、650余家創新創業團隊筑夢前海、鏈接全球。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港兩個園區編制聯合政策包,建設國際協同創新區,推動河套成為全球一流科技創新人才向往集聚的地方。
“一把手”抓“第一資源”。深圳出臺《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等,以特區法規確立“黨管人才”原則,進一步完善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的人才工作格局。
解除后顧之憂,讓人才安心安身安業。深圳持續完善“鵬城優才卡”服務體系,為各類人才提供經費支持、子女入學、住房保障等一攬子政策服務。編印《深愛你 圳等你》人才綜合資訊圖書,以人才視角全景式展示深圳創新創業良好環境。建優建強國際人才街區,發布全國首個國際人才街區地方標準,營造宜居宜業宜創的良好城市氛圍。
深愛人才,圳等您來。步入不惑之年的深圳,正努力建成天下英才向往之地和筑夢之城,人才的磁吸效應必將不斷顯現,人才創新創業動能必將更加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