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網友,你們好!感謝大家今天來參與此次在線訪談活動。本次訪談將圍繞市屬國資國企在綠色出行、綠色建筑、基礎設施建設、海洋生態保護等領域舉措及成效展開,解答市民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今天,我們邀請了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王勇健,考核分配處處長李寶東、二級調研員付成才與大家進行在線交流,歡迎大家積極參與。
下面,由我結合市民朋友提出的問題,向3位訪談嘉賓提問。
主持人:王主任,能否為市民簡要介紹過去的一年中,市屬國資國企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
王勇健:長期以來,市屬國資國企始終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推進公共產品服務綠色升級,發揮國資優勢積極探索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服務深圳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
過去一年市屬國企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工作成效顯著。在基礎設施綠色運營方面,深圳地鐵智能環控系統節能超35%,東部公交開行全市首條氫能源公交示范線路,鹽田港集團岸電五期順利完工。在污染防治攻堅方面,能源集團媽灣電廠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全面優于國家超低排放標準,東部電廠氮氧化物排放濃度達世界先進水平,各垃圾焚燒發電廠煙氣排放濃度優于歐盟標準。在節能降碳示范方面,19家市屬國企按期完成碳排放履約任務,3個項目成功入選全市首批近零碳排放區試點。
2021年,市屬國企在環境保護領域屢獲殊榮,鹽田港集團再獲國際“最佳綠色集裝箱碼頭”大獎,機場集團榮獲“民航打贏藍天保衛戰先進單位”,巴士集團獲評“廣東省減污降碳突出貢獻企業”,2家企業獲評“深圳市綠色低碳十佳企業”,2家企業榮獲“2021年深圳可持續發展環境類大獎”。
主持人:近兩年經常談到“碳普惠”概念,請問什么是“碳普惠”,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么聯系?
李寶東:“碳普惠”是指為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等的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和賦予一定價值,并建立起以商業激勵、政策鼓勵和核證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正向引導機制。
目前,深圳已經出臺《深圳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深圳市碳普惠管理辦法》等文件規范全市碳普惠工作,其中在與廣大市民密切相關的公共出行領域已出臺《深圳市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方法學(試行)》,可量化市民低碳公共出行行為的減排量。與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市民通過純電公交或地鐵出行可減排一定數量的二氧化碳,通過方法學計算減排量并交易兌現后,將收益通過碳積分方式反饋給公眾,市民可憑借碳積分換取多樣化的優惠或服務。未來,碳普惠方法學還將覆蓋更多日常生活的低碳場景,讓低碳理念全方位融入市民生活。
主持人:深圳在建筑節能領域領跑全國,許多新聞報道都將國際低碳城的未來大廈視為深圳低碳建筑的代表,能否為我們詳細介紹它的特色與亮點?
王勇?。何磥泶髲B是市屬國企建科院新一代綠色科技場景式創新平臺,集成了“光儲直柔”低壓直流配電、與電網互動的需求側響應、分布式智能群控等多項先進技術,是全世界第一個走出實驗室、規?;瘧玫娜绷鹘ㄖ?。與傳統的交流供電架構相比,低壓直流配電具有轉換效率高、電能損耗小、可控性強等優勢,特別適合負荷需求多樣化、分布式新能源接入規?;陌l展要求,順應了建筑電氣化的發展趨勢。
同時,未來大廈不僅是低碳建筑技術的展示基地,還是綠色生活方式的“體驗館”。未來大廈通過“垂直社區”模式集成共享辦公、青年SOHO、人才公寓、幼教適老以及社區生活配套,創新試點“15分鐘綠色生活圈”,讓生活更加便利;以“有機、有趣、有愛”為主題的“三有生活實驗室”,集成了科普、潮玩、藝術、新零售和綠色生活新服務,打造全年齡24小時的綠色生活MALL,探索綠色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
此外,未來大廈倡導建筑與自然的融合。它的首層大堂營造了人與自然、空間融合場景,形成可看、可嗅、可觸、可食、可聽的“五感”微空間景觀系統:基于可移動模塊搭建的可食用景觀裝置,新鮮蔬果從自然母體進入餐桌僅需40分鐘,避免了傳統冷鏈運輸保存模式產生的碳排放;花園設計秉承“具有棲息地功能的花園”理念,充分考慮鳥類、蜜蜂、蝴蝶的棲息需求,既能保護生物多樣性,又兼具觀賞休憩功能。
主持人:深圳是一座“地少人多”的高密度城市,許多市民朋友都會對家附近的垃圾發電廠產生擔憂。請問這些垃圾發電廠是否對周邊有影響?是否安全可靠?
付成才:垃圾焚燒已有100多年歷史,技術成熟可靠、管理完善,能夠有效實現生活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在國內外廣泛應用。
垃圾發電廠選址需要經過多輪、多地塊比選論證確定,是符合項目各項邊界條件,而且滿足規劃、環保、水務等相關部門全部要求的最優結果;同時配建郊野體育公園,對周邊區域居民回饋運動設施、科普中心、生態園林和休閑娛樂設施。
深圳垃圾發電廠建設以“最高標準設計、最高質量建設”為宗旨,煙氣排放標準執行比歐盟標準(2010/75/EU)還嚴格的深圳標準(SZDB/Z 233-2017),經過嚴格處理后達到超凈排放;所有產生水經達標處理后全部回用于廠內生產環節,無需外排,同時采用多重防滲工藝,不會對周邊產生污染。以結果而言,全市運行近20年的垃圾發電廠均未發現對周邊居民健康產生影響。
全市現已開放鹽田能源生態園、寶安能源生態園、南山能源生態園3座垃圾發電廠供市民參觀,歡迎大家親身體驗垃圾處理全過程,參與垃圾處理設施監管。其中,南山能源生態園建筑造型優雅美觀,園內建設的循環再生藝術館、環形天空咖啡吧通過工業與藝術的碰撞呈現不一樣的“生態美學”,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網紅打卡點,是國內少有的“沒有圍墻的焚燒廠”,相信能夠為每位參觀市民帶來別具特色的游覽體驗。
主持人:目前深圳正全面推進“瓶改管”民生工程,許多市民盼望早日用上“放心氣”,目前這項工作推進的怎么樣?不少城中村居民關心管道天然氣相比瓶裝液化石油氣有哪些優勢,居民能得到哪些實惠?
李寶東:深圳自2018年起實施城中村綜合治理,“管道天然氣進村入戶”成為十項治理內容之一;2021年啟動“瓶改管”工程,提出了“應改盡改、能改全改”目標。目前,累計完成1002個城中村“瓶改管”,實現管道氣“千村入戶”,超過150萬戶城中村居民告別“背氣上樓”的歷史,用上了安全、經濟、清潔、便捷的管道天然氣。今明兩年,深圳將繼續推進“瓶改管”工程,實現管道天然氣“全覆蓋”。
城中村人口密集,流動性大,安全用氣意識還有待提升;瓶裝氣市場魚龍混雜,質量低劣的“黑氣”容易引發嚴重事故,危害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捌扛墓堋钡墓艿捞烊粴饽軒砀右幏兜墓芾怼⒏臃€定的供氣和更加安全的保障。
“瓶改管”有利于提升生態環境質量、降低碳排放。天然氣是國際公認的清潔能源,超過150萬戶完成“瓶改管”的城中村居民每年可為深圳減排120噸二氧化硫、40噸氮氧化物、4噸煙塵、13.5噸PM2.5和2.5萬噸二氧化碳,為實現“深圳藍”和“雙碳”目標添磚加瓦。
“瓶改管”還能夠顯著降低居民生活負擔。相比瓶裝氣,管道天然氣更加便宜,我市居民用氣價格現已下調至3.1元/立方米,換用管道氣能夠節約燃氣費近四成。按每戶三口之家每年使用瓶裝氣12瓶計算,超過150萬戶完成“瓶改管”的城中村居民每年可節省燃氣費約6億元。
主持人:深圳臨海而生、因海而興、因海而強,海洋生態保護是市民關心的熱點話題之一。請為大家簡單介紹市屬國資國企采取的海洋生態保護措施,成效如何?
付成才:市屬國企的海洋生態保護措施主要包括增殖放流和紅樹林生態修復等。截至今年8月,完成增殖放流經濟物種超過1.06億尾,中國鱟、縊蟶等示范性物種共計超過1100只。增殖放流品種數量、放流規格、放流數量均刷新全市年度增殖放流歷史記錄,有效補充了漁業資源。
此外,市屬國企積極推進本土紅樹林植物試種,包括桐花樹、銀葉樹、老鼠勒、水黃皮、木欖、秋茄等,2018年以來的總種植面積達7230平方米。特區建發海洋新城項目通過種植馬鞍藤243940株、假茉莉22540株,對約1.9萬平方米區域完成了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促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
主持人:展望未來,市屬國資國企還將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哪些領域發力?
王勇健: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努力為深圳增強綠色競爭力、率先打造美麗中國典范做出新的貢獻。具體而言,涵蓋以下5個方面:
一是落實國家“雙碳”戰略部署,引導市屬國企“低碳經營”“低碳創新”,積極推動綠色金融創新,積極參與碳普惠核證減排量交易、完善氣候投融資機制、全市近零碳排放區試點建設等“雙碳”重點工作。
二是提升節能環保企業競爭實力,推進高水平創新載體建設和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示范應用,做好企業上市培育工作,加快節能環保重點企業培育發展。
三是完善基礎設施綠色運營建設,加強綠色海空港、清潔水電氣等重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及運營,以更高標準、更好質量服務城市運營。
四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發揮市屬國資國企在城市污染防治中的主力軍作用,全面做好防治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土壤污染、塑料污染等工作。
五是系統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持續加強對市屬國企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統籌、指導、監督,加強市屬國企培訓教育和經驗交流。加大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宣教力度,通過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建設生態環保示范教育基地、開展環境保護公益宣傳活動等,引導市屬國企和廣大市民環保意識不斷提升,推動建立共建共享的宜居城市環境建設價值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