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上,被稱為“國家賬本年檢報告”的年度審計工作報告新鮮出爐。一組組翔實的數據,既體現了國家審計的使命擔當,也彰顯了審計監督與紀檢監察、司法等監督形式貫通協調產生的強大合力。
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監督長期以來發揮“經濟體檢”作用。2019年度審計工作報告既聚焦中央財政預算管理和執行情況、三大攻堅戰相關資金,也著眼就業補助資金、失業保險基金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老百姓關注的民生問題,涉及領域寬,監督力度大,成效更明顯。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審計工作報告還專門介紹了疫情防控相關審計情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審計機關迅速組織2萬多人,對疫情防控資金和捐贈款物進行了專項審計,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推動有關方面加快分配下撥資金和物資,嚴肅查處套騙資金、倒賣侵占物資等問題,建立健全相關制度,發揮了監督保障作用。
審計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推動黨中央政令暢通、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維護財經秩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審計工作。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推進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健全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制度,發揮審計監督、統計監督職能作用。以黨內監督為主導,推動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這既對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提出新要求,也為審計監督賦予新內涵。
要探索協作聯動機制,推動紀檢監察監督與審計監督貫通起來,在審計成果運用上下功夫。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對審計結果的分類運用,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提出的建議及時研究,對審計移送的相關問題線索,要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處理,并督促將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及整改情況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考核、述責述廉重要內容,存入被審計黨員領導干部廉政檔案。此次審計加強與紀檢監察、司法等監督形式的貫通協調,各項審計共發現并移送問題線索243起,能夠有效促進反腐倡廉,推動有關方面加強對違紀違法問題易發領域的綜合治理。同時,審計機關制定年度審計計劃、確定審計項目時,可以主動征求紀檢監察機關意見,對紀檢監察工作中發現的普遍性、傾向性問題組織專項審計或審計調查。
推進紀檢監察監督與審計監督有機貫通、統籌銜接,實現同頻共振、同向發力,一些地方已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比如,甘肅省制定出臺《紀檢監察機關與審計機關協作配合工作辦法(試行)》,探索建立健全雙方統籌協調機制,要求紀檢監察機關將審計發現的有關問題納入日常監督,加強對重點領域和重要崗位的監督,要求審計機關按職責督促整改,明確必要時雙方可聯合開展監督檢查,督促發現的問題整改到位。有的地方還通過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利用資源優勢,探索監督全覆蓋、效能最大化新路子。
推動紀檢監察監督與審計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有利于整合監督資源、形成監督合力,對于增強監督的廣泛性、協同性、有效性,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構建科學、嚴密、有效的監督網,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 (孫現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