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一下身份證,手指輕輕一點,村民不僅能查到養老金、惠農補貼等情況,村級賬目也一目了然。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紀委監委以信息化為引領,構建聚合信息公開、廉情分析、信息核查、信訪舉報等功能的“智慧紀監”大數據監管平臺,把監督和信息化結合起來,既通過信息數據分析實現精準監督,又公開透明、陽光運行,推動監督向下延伸,方便了群眾監督。
運用信息化手段,使監督更精準。銅山區紀委監委利用“智慧紀監”大數據監管平臺中的信息核查共享系統,打通與規劃、財政、稅務等部門的數據壁壘,實現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快速鎖定違規違紀違法問題線索,進一步提高了巡察、初核、審查調查等工作效率。不僅銅山,不少地方都在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創新監督,使監督工作更有針對性、更具精準度。比如,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紀委監委著力穩企紓困,打造“廉通企業”監督管理系統,將企業的訴求反映從大量普通信訪舉報中剝離出來,對相關職能部門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進行“直通車”式受理。
監督“探頭”向下,為群眾監督提供便利。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是什么,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有哪些,監督力量就要指向什么。銅山區紀委監委針對基層信息公開不及時、不透明,權力運行監督存在盲點等問題和痛點,打造“基層治理陽光系統”,讓百姓對惠民資金發放等的知情權和監督權真正落地,有利于加強群眾對基層公職人員的監督。把監督向下延伸、打通監督“最后一米”不是一句空話,要從關鍵處入手、找準發力點。從實踐中看,有的地方通過紀檢監察干部包干監督,對村(社區)的政策制度落實、作風建設、陽光扶貧、“三資”管理等問題進行監督;有的地方聚焦群眾反映集中的突出問題,把“接訴即辦”作為重要抓手,通過精準“派單”、全程“跟單”、及時“清單”,實現精準、快速、有效督辦。實踐證明,監督向下延伸,不僅能夠提升基層監督質效,解決百姓的揪心事、煩心事、難心事,還能有效助力基層治理。
把信息化和監督結合起來,監督更有力量。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指出:“建立權力運行可查詢、可追溯的反饋機制,加強信息化監督平臺建設,以公開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潔。”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地方注重打造信息化監督平臺,提升監督質效。江蘇省南京市紀委監委督促相關職能部門高標準建設陽光惠民、醫用耗材、應急管理、污染防治、防范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等五大信息化監管平臺,實行在線監督,緊盯權力運行;山東省鄒城市打造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履責記實平臺,通過在線記實、動態預警、定向督辦、統計分析等,實時監督各部門單位黨委(黨組)及主要負責人主體責任落實情況。推動信息化監督平臺建設,形成信息協同共享機制,能夠有效促進黨內監督和其他各類監督數據共享、貫通協同,助力監督工作高質量發展。
用好用足現代信息技術、創新監督方式方法,是推動監督落實落細落到地、見人見事見實效的有效途徑。紀檢監察機關要堅持問題導向,與時俱進、創新監督,推動監督向下延伸,提高精準“畫像”能力,真正做到精準發現問題、精準解決問題,以有力監督維護好群眾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