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國資委堅持有效市場、有為政府一體發力,通過“政策牽引+市場機制主導”雙輪驅動,激發市屬國企科技創新活力動力,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培育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服務深圳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今年1-10月,市屬國企實現研發投入176億元,全年有望突破190億元、同比增長超25%,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0%以上。截至目前,擁有國家級和省級創新載體113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78家、專精特新企業81家,分別較2023年底增長近28%、20%、100%;入選國務院國資委的“科改示范企業”擴圍至10家,其中3家入選全國58個改革標桿。
聚力攻堅關鍵核心技術 賦能壯大硬核產業
遵循產業引領、需求牽引,探索具有國資特色的科技攻關模式,深圳市國資委率先組織開展國企年度“十大原創技術攻關”,集聚優勢企業、骨干力量推出一批標志性成果。市屬國企深圳環水集團參與完成的“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市屬國企深重投集團在首屆“灣區半導體產業生態博覽會”上重磅發布國內首個國際一流水平的全國產化1200V車規級碳化硅功率芯片。市屬國企深圳燃氣集團建成國內首個城鎮燃氣氫氣“摻-輸-用”一體化實驗平臺。深圳市國資委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瞄準深圳市“20+8”產業集群,推動國有資本向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網絡通信、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今年1-10月,市屬國企戰新產業總資產4625億元,較年初增長13.0%;營收1522億元、同比增長189%,占總營收的17.4%,較2023年末提高4.7個百分點。
構建“政產學研用資”深度融合高能級平臺 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作為市校合作創建的新型研發機構,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有效整合技術、人才、資金、載體四類要素,建立覆蓋創新生態鏈全過程的孵化體系,與市屬國企深圳能源集團成立聯合研發中心,攜手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團隊共同研制出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500千瓦電解海水制氫裝置,受到央視《新聞聯播》專題采訪報道。市屬國企深投控所屬深圳市力合科創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豐富的資源優勢,打造形成特色鮮明的“科技創新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業務模式,推動技術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累計孵化服務企業4000多家,投資高科技企業近500家,培育上市企業30多家,完成200多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深圳市國資委搭建央地創新協同新平臺,在國務院國資委支持下成功舉辦2023年首屆深圳企業創新發展大會,發布9項重大成果、簽約17個重大項目、落戶5家創新研究院,促進深圳市科技創新“朋友圈”擴容提質。
引導國有資本做“時間的朋友” 為科技創新提供“金融活水”
深圳市國資委深入實施國資基金群戰略,構建起天使基金、創投基金、產業基金、母基金等覆蓋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的多層次“耐心資本”,總規模近6500億元,撬動社會資本超4500億元。市屬國企深創投集團受托管理千億級市政府引導基金,投資初創期、早中期項目占比超70%,90%的資金投向前沿硬核科技領域。深投控、深創投集團聯合設立100億元天使母基金和20億元科創種子基金,最長存續期可達15年,成功孵化潛在獨角獸企業160余家。市屬國企深圳擔保集團發起設立全國首批實質性落地的AIC股權投資基金,總規模20億元,為“耐心資本”更好支持“硬科技”成長提供多樣化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