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最后一個混凝土模塊單元吊裝完成,市屬國企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投資建設的全國首個混凝土模塊化高層建筑——龍華樟坑徑地塊項目,歷時292天順利完成結構封頂,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國內建設速度最快、工業化程度最高的高層保障性住房項目。龍華樟坑徑地塊項目于2022年6月28日開工,3個月時間內完成20萬方土方、3300余根樁及5棟塔樓底板結構的施工;10月10日完成首棟塔樓地下室結構封頂;10月21日首個模塊吊裝完成。2023年3月31日首棟塔樓結構封頂;4月16日,該項目歷時292天完成6028個模塊吊裝,向如期交付又邁出了關鍵一步。
1.建筑科技助推惠民工程加速度
近年來,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戰略中的重點城市,已成為兩地人才與科技交流的重要橋梁。加快建設保障性住房、快速彌補供應缺口成為惠民工程的重要一環。
為打造速度與質量并重的優質保障房,龍華樟坑徑地塊項目采用混凝土模塊化集成建筑技術,規劃建造5棟28層、99.7米高的精裝保障房,被拆分為6028個獨立模塊單元,每個空間單元90%以上的建筑元素在工廠完成,施工現場只需將模塊單元像“搭積木”一樣精細化組裝。從開工到交付使用,整個項目建設周期一年,時間僅為傳統建造方式的1/3。該項目是新型建筑工業化和智能建造有機融合的一次全新探索,具有積極的開創意義,將助力深圳加快打造住有宜居的民生幸福標桿。
2.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
龍華樟坑徑地塊項目是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典型工程,是全國首個BIM(建筑信息模型)全生命周期數字化交付模塊化建筑項目,運用數字化手段,打通設計、生產、施工、資產交付和管理四個環節,定制全生命周期智能建造方案。
生產制造階段,項目基于BIM裝配式編碼體系,為每個MiC單元模塊賦予唯一的二維碼,實現全過程信息跟蹤;施工建造階段,項目運用GPS定位設備、工業級無人機等,實現模塊運輸“精準調度”;項目竣工后,建立項目數字化成果交付、審查和存檔管理體系,為后期的項目運維服務提供重組的數據支撐。
3.綠色“智”造宜居新標桿
龍華樟坑徑地塊項目是國內混凝土模塊化建造技術首次在近百米高層保障房的批量化應用,技術難度大。為全力突破混凝土模塊技術高層應用瓶頸,多位院士專家開展了關于結構抗震實驗、結構監測與損傷評估、有限元分析與抗震設計等14項重大課題研究。
項目充分發揮混凝土模塊化結構特性,房間的保溫、隔熱、隔音、防震等舒適性功能大大優于常規建筑,運用外窗反打等工業化手段徹底杜絕漏水隱患;隔墻采用輕質量陶粒混凝土,有效改善房間保溫隔熱性能,降低噪聲8-10分貝;在廢棄物、材料損耗、碳排放、能耗、水耗、污水、揚塵、噪音8個指標上取得低碳、環保的顯著成效。與傳統建造方式對比,建造階段減少碳排放約4190噸,相當于約22萬棵樹一年吸收的碳排放量。同時,項目還可節省70%以上現場用工量,減少超過75%的建筑廢棄物與25%以上的材料浪費,是助力建筑業加速實現“雙碳”目標的典型實踐。
龍華樟坑徑地塊項目預計于6月底竣工交付,作為人才安居集團標桿項目和深圳市智能建造代表項目,其建成后將成為全國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示范工程,為加快構建現代建筑產業體系,實現建筑業向知識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新動力,更好地助力深圳市民住有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