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工作要求,深圳國資國企數字化、智慧化建設按下“快進鍵”,國資監管效能、企業管理水平和民生服務體驗大幅提升,全面融入深圳智慧城市建設,助力打造國際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和數字中國城市典范。
城市建設,交通先行。以交通設施數字化、運行調度智能化、交通服務一體化、城市運行協同化為目標,深圳國企共同打造全域數字交通,提升交通出行效率,改善公眾出行體驗。
一、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深鐵為民,智慧前行
深鐵集團以“打造全球智慧軌道交通標桿”為愿景,深入推進智慧深鐵建設,初步實現了“五變”。
一是頂層設計之變。對業務、組織、流程、數據、IT治理等進行全方位調研和梳理,搭建業務體系和ICT技術架構,規劃了數字化轉型“集團一盤棋”,逐步實現資源整合、數據整合和應用整合。
二是“路”通之變。修通4條網絡“高速路”,貫通集團內部網絡,并打通與政府相關單位網絡的連接,為客流、行車、視頻等數據提供安全高效的傳輸通道。匯聚3萬多路視頻,實現軌道建設、運營全域可視,與市交通局等單位視頻共享,有效提高了視頻監測的覆蓋率。
三是支撐之變。構建深鐵集團1個云平臺、1個數據互通共融的集成平臺,以及大數據、融合通信、BIM3個通用平臺,實現云資源統一管理、數據統一匯集、系統統一訪問。
四是賦能之變。打造“建設一張圖”,整合項目各階段BIM技術應用,建立BIM模型2383個,實現工程建設監管全局可視;構建“運維一張表”,通過EAM、施工管理和智慧車站試點等系統建設,努力實現計劃修向狀態修轉變;打造“服務一條線”,通過官方APP,上線地鐵乘車、地鐵生活等100多項便民功能,推出多城市乘車碼互通服務,為灣區交通一體化奠定基礎;完善“管理一塊屏”,實現1597項管理指標直觀展示;構建“應急一張網”,集成BIM、精準氣象和防疫地圖等系統,實現應急管理從“現場指揮”到數據實時可視的“遠程協同指揮”的轉變。
五是技術之變。在工地智慧管理、一體化數據服務、資源監控和資源分配、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充分應用AI、大數據、云計算、BIM、CIM等技術,實現從“工地人防”到 “AI智防”、從“單一技術”到基于數字孿生的“BIM+業務”的技術之變。
深鐵集團在BIM技術應用領域榮獲25項獎項,包括國際獎項1項、國家級獎項7項、省級獎項6項、市級獎項11項。
二、深圳市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衛星廳,打造智慧空港新門戶
2021年12月7日,深圳機場衛星廳順利投入運營。機場集團以衛星廳建設為契機,實現從T3航站樓到衛星廳一體化智慧升級,“可以讓機器人帶路”“可以用手機在線查行李”,這些“黑科技”讓深圳機場更“聰明”。
一是全面應用智慧新技術,實現旅客體驗更便捷,出行更智慧。以旅客為中心,搭建旅客運行管理平臺,深化應用物聯網、AI等新技術,推出10余種便民、高效的交互式服務,旅客可以通過刷臉查詢航班,通過機器人引導便捷到達登機口。全面建成行李全流程跟蹤系統,采用RFID等技術,精準識別旅客行李各環節,旅客通過“深圳機場”小程序即可查看行李狀態,降低候機焦慮。
二是全面升級核心生產系統,實現機場運行更高效,生產指揮更智能。對核心生產系統進行全面升級,使用“微服務”底層架構,實現航班配載可視化運作,使系統運行更穩定、維護更便捷、響應更及時。搭建空側運行管理系統,結合地理信息、三維建模等技術,實現場面信息實時感知及綜合應用,為場區有序運行和安全管理提供技術支持。全場新建自動泊位引導系統,實現飛機泊位從“人工指揮”到“智慧自動化引導”的跨躍。
三是全面夯實基礎能力,實現基礎設施更安全,運維保障更便捷。成功打造“云、網、安”一體化的IT基礎設施,全面建成新型云平臺,實現“云”化部署;全面升級改造現有網絡,打造三層架構體系,推動深圳智慧機場建設新技術架構深化落地,使系統運行更穩定;全面應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環境感知、水位監測和管網井蓋等關鍵設施的狀態監測,及時有效發現隱患,全面提升運維應急能力。
衛星廳是深圳市和全國民航2021年重點建設項目,深圳機場在信息化建設中,大膽探索新的工程建設管理模式,以高度專業技術水平成功打造深圳機場的又一“品質工程”,為民航智慧機場建設提供了深圳經驗,也為深圳市建設智慧城市打造智慧交通示范點。
三、深圳巴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擁抱數字化轉型,讓城市出行更美好
巴士集團大力推進“1+6”數字化轉型成果顯著,獲評國務院國資委數字化轉型優秀案例(全國唯一公交企業)。
一是下好“一盤棋”,優化轉型頂層設計。構建數字化轉型組織,以集團主要領導為組長,引入華為、鵬城實驗室等專家力量,全方位推進數字化轉型工作。開展“1+6”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實現內部管理精益化、外部服務多元化和數字業態創新化。
二是固本強基,打造數字化轉型基礎平臺。建立基于混合云架構的公交云平臺,搭建了基礎數據協同管理、大數據管理與可視化展示等數據上層應用,實現數據集成管理與共享、大數據綜合分析和多維主題可視化展示。
三是全面智能化,實現業務管理現代化再造。推進防疫管控智能化,打造移動電子哨兵、車廂防疫安全距離預警系統、車廂大數據流調等多項科技防疫措施;推進安全管理智能化,運用AI、大數據,構建公交“崗前-崗中-崗后”管理體系,實現安全管理從“人防”向“技防”轉型;推進營運調度智能化,應用客流OD大數據分析及智能排班技術,實現人工經驗式調度向AI智能調度轉型。
四是培育“業態+”,推動創新業態發展。“公交+”業態,開通“小黃魚”地鐵接駁巴士,服務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出租+”業態,開展同城速運業務,合作車輛閑時利用率提高33%,日均收入提高15%,開通“送你上學”“無障礙出租車”等互聯網出行服務,做好出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能源+”業態,建設智慧充電平臺,接入5487個充電終端,破解新能源汽車充電難題。
通過全面實施數字化能力建設,巴士集團業務系統上云率100%,企業連續三年違章數量同比下降52%,事故率下降48%;車輛營運調度優化,試點線路為80%乘客節約20%通勤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