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屬國資國企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有關工作部署,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積極履行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求真務實、精準施策,以“培養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為目標,積極實施智力扶貧工程,發起設立市慈善會·市屬國資國企助學基金,資助河源市龍川、東源、紫金3個縣25個定點貧困村貧困戶家庭子女完成大學、高職和中職教育。(一)深入貫徹精準要求。緊緊圍繞市屬國資國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實際,實施智力扶貧,構建長效機制,通過教育資助,促使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專業技能教育,提高知識水平、擁有職業技能及學歷、掌握一技之長穩定就業,提高社會生存能力,幫助家庭徹底脫貧走向富裕,切實斬斷貧困代際傳遞。(二)積極探索創新模式。積極探索集體選送培養等創新模式,與省內辦學規模較大、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管理嚴格、學生就業前景較好的兩所職業技術學院進行深入合作,首批選送16名學生。截至目前為止,先后資助115名貧困戶家庭子女在省內外接受中職以上教育,實際發放助學基金63萬余元,大力提升貧困家庭子女的就業能力和創業水平。(三)助學工作初顯成效。市國資委密切跟蹤在讀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和思想狀態。駐村工作隊、學校、企業和慈善機構等多方共同參與,采取思想引導、精神鼓勵、生活關懷、感恩教育等多種方式進行幫扶。目前,在讀學生遵守紀律、學習刻苦、成績較好,生活儉樸、態度端正,取得了實實在在的進步,精神面貌比入學時有很大提高。(四)著力抓好配套建設。在繼續做好基金使用和管理工作的基礎上,著力抓好智力扶貧系列配套舉措:一是開展“鄉村教師提升計劃”,分批組織定點貧困村所在縣、鎮、村中小學教師來深學習參加培訓;二是多渠道為在校就讀的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創造將來走向社會順利就業的條件;三是廣泛和深入動員貧困家庭子女參加職業技術教育,力爭做到應進盡進,實現智力扶貧工程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