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關于打造區域合作“精彩樣板”的指示精神,市國資委指導深圳市特區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區建發”)不斷加大產業共建幫扶力度,積極創新區域合作發展新模式,著力將廣安(深圳)產業園打造成深圳產業在大西南區域的延伸示范基地。
園區占地28平方公里,自2016年10月正式成立,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現已發展成為廣安發展主戰場和新引擎,大規劃、大建設、大發展格局全面鋪開,千億級園區格局初步形成。截至今年6月底,落戶園區項目共11個,總投資達157億元,已累計完成投資16億元,帶動廣安近萬人就業,助力廣安經濟技術開發區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7.63%。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東明贊譽廣安(深圳)產業園是“川粵合作的典范、國家東西部區域合作的亮點”。
(一)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運作”的運作模式,努力實現“造血式”合作共建。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運作”的運作模式,努力實現“造血式”合作共建
特區建發和廣安發展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廣安市政府指定的投融資平臺企業)合資成立四川深廣合作產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廣公司”)負責園區建設運營。雙方共同選派經驗豐富的干部組建合資公司核心管理層,廣安市充分授予深圳方經營管理決策權,通過合資公司建立利益捆綁和分享機制,打破傳統意義的“輸血式”幫扶模式。通過不斷強化企業運作的主導作用,整合兩市各自優勢資源,以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導入為契機,強化廣安的優越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有效激發廣安內生動力和發展效能。
(二)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高點定位”的規劃思路,不斷增強戰略實施定力。聯合北大縱橫、戴德梁行、深規院、建總院等國內一流設計公司專家團隊多方論證,形成涵蓋“空間、產業、交通、經濟、市政、建筑”的產城融合規劃。針對廣安實際情況,以渠江沿岸為發展重點,突出規劃編制的務實性和彈性空間,提出以高端裝備制造、智能電子信息和裝配式建筑為主導產業的“3+3”產業發展方向,并構筑集高檔小區、商務中心、總部經濟、康養旅游等功能為一體的十大產城細分單元。以規劃實施為引導,實施精準招商,將產業發展、城市更新和人居環境提升緊密結合,助力廣安實現產業聯動多極發展。
(三)堅持“產業引領、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的發展理念,持續聚焦“招大引強”。充分發揮深圳優勢和廣安特色,實現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垂直轉移。創新運用“訂單招商”與“資本招商”等招商方式,成功引進了比亞迪云軌西南生產基地、保利高端裝備制造等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層次高、產業集聚廣、經濟效益好的優質龍頭企業。牢固樹立正確生態文明觀,堅持將綠色理念融入園區發展全周期,努力打造清潔能源試點、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標桿。
(四)堅持“主體平等、心理平等、權責平等”的合作心態,創新園區共建機制。順應經濟新常態,與廣安市政府積極溝通,努力構建健康、清廉、公開、透明的新型政商關系。積極調動各方積極性,創新構建起“深圳資本+國企管理經營團隊+先進開發理念+拓荒牛精神+廣安舉全市之力支持”的“5+模式”,促成廣安上下齊心改善營商環境。以產業基金為紐帶,建立“政府+園區+龍頭企業”戰略同盟,通過協同開展產業鏈上下游配套產業招商引資,吸引更多深圳企業落戶。積極爭取省、區、市各級政府政策支持,探索在兩市間打造“總部經濟+生產基地”產業分工模式,努力推動形成“投資廣安、走向四川、輻射西南”的良好格局。
(五)發揚“聞雞起舞、日夜兼程、苦干實干”的特區精神,重塑廣安干事創業氛圍
對標深圳改革開放,用82天簽約比亞迪、20天簽約保利、300天完成渠江云谷主體封頂,用速度打開局面,用品質贏得信任。不斷傳遞深圳理念,樹立深圳品牌和推廣深圳標準,助推廣安不斷改革,相繼出臺試行土地作價出資入股、評定分離等一批支持深廣合作的重大政策。以深圳勇于改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的工作作風,激發廣安干事創業的熱情,促使廣安形成大膽改革、積極創新的膽略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