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今年4月,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實施“耕耘者”振興計劃的通知》,面向鄉村治理骨干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開展免費培訓,推動農業農村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所屬單位深圳市經理進修學院(簡稱“經理學院”)是農業農村部遴選的“耕耘者”振興計劃首批示范培訓機構,也是目前該計劃鄉村治理骨干線下培訓班的唯一承辦培訓機構,今年將承辦全國東西協作專題培訓和廣東省內培訓班71期,為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探索“深圳方案”。
堅持黨建引領,培養鄉村治理“頭雁”
鄉村振興,黨建引領是前提,治理有效是基礎。“耕耘者振興計劃”鄉村治理骨干培訓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策部署放在首位,堅持聚焦“三農”,突出重點、目標導向,確保參訓人員學有所獲、即學即用。
在具體培訓方面,經理學院在設計上注重以“黨建引領、治理有效”為主線串聯,結合理論學習與案例深度剖析,以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理論、方法以及“積分制”“清單制”“楓橋經驗”“村民說事”等實踐經驗作為培訓內容重點。
“培養一個人、帶動一個村”。優秀的鄉村治理骨干人才能夠起到“頭雁”作用,引領一方、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培訓班學員構成上,村級治理骨干成為主角,每個班次占比2/3以上。這有助于發揮“頭雁效應”,培養能真正為村民服務的鄉村人才、骨干群體。
運用數字化工具,突出深圳科技賦能
數字化工具是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助推器。以數字化介入農業農村人才的大規模培訓,“耕耘者”振興計劃在全國范圍是首創。“耕耘者”振興計劃充分發揮深圳在數字產業上的優勢,創新性使用數字化工具開展賦能培訓。企業微信、“村級事務積分制管理”平臺、騰訊會議、騰訊文檔等數字化工具出現在培訓中,提升鄉村治理骨干日常工作效率。這些工具在鄉村里的普及推廣,也有助于村民更好地了解村里各項事務,推進鄉村治理透明化,增進村民與村干部聯系,提高他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
今年,經理學院還承辦了“簕杜鵑”·鄉村振興大講堂公益培訓,致力于培訓鄉村振興基層干部,為深圳市及對口幫扶地區優秀的鄉村振興實踐案例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推廣傳播優秀經驗。大講堂每周邀請農業科技、產業振興、電商運營等各領域專家,開展涵蓋鄉村振興理論政策、建設經驗、觀點動態及典型案例等內容的線上課程。截至目前,已開展9期線上直播培訓活動,各派駐干部、對口幫扶地區當地干部累計觀看6000余人次。
創新培訓模式,踐行先行示范使命擔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突出需求導向、注重實踐轉化是“耕耘者”振興計劃的一大特點。在“耕耘者振興計劃”鄉村治理骨干專題培訓班開展過程中,經理學院運用大量的思維工具,通過互動研討、案例拆解、分組路演等多種教學形式,設置制定發展計劃書等教學環節,充分發揮學員主體作用,提升培訓轉化效果,著力解決基層治理痛點難點問題。
培訓班創新采用了進階式“闖關”模式,有助于幫助學員深度理解和掌握培訓的知識點,激發學員內生動力和小組協作活力。培訓環節中,每組都配備有助教每日匯總學員個人學習及小組研討成果,分門別類到學習筆記中。這些討論成果會被及時打印出來,有助于培訓學員消化學習內容,也能為其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鑒參考。省市調訓分為線上學習、線下培訓、研學培訓、回歸本地分享四個階段。線下學習表現優秀的學員將有機會進入“積分制”標桿村實地研學培訓。
此外,培訓還立足產業發展優勢,創新將產業培育作為特色內容,開設“深圳產業能力提升班”,注重引導學員圍繞所在村的集體經濟做商業計劃書,采用全新工具“商業畫布”,將復雜的商業模式進行清晰可視化操作,逐項逐層培育村治理骨干的商業思維,有助于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自1993年以來,經理學院持續29年開展東西部協作干部培訓,成為展示深圳先行先試實踐做法的窗口。今年以來,經理學院與相關單位合作完成“耕耘者振興計劃”4省14縣共715名鄉村治理骨干的線下培訓。接下來,經理學院將繼續深入研究制定更具科學性和標準化的鄉村治理骨干培訓課程、教學體系,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