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田港區
深創投廣場
深圳機場航站樓全景
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是黨中央面向新發展階段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深圳國資國企精耕細作、攻堅克難,全力推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等任務落實落地,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國有經濟規模效益、戰略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2019年,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批復《深圳市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實施方案》,深圳成為全國首批開展綜改試驗的兩個城市之一。
2020年,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國企改革“雙百行動”現場推進會,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全面升級、縱深推進。深圳市屬5家“雙百企業”深化改革、勇當標桿,取得明顯成效。
2021年,深圳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跑出“加速度”,各項任務高質量落實,在全國評估中獲評A級,得到通報表揚。
2022年,國企改革持續向縱深推進,深圳國資國企實施的各項重大改革成效如何?深化改革激發澎湃動能,深圳用豐碩的成果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
深圳國資國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堅決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緊緊圍繞“雙區”建設、“雙改”示范等重大國家戰略,自覺履行“服務大局、服務城市、服務產業、服務民生”職責使命,扎實做好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國企黨建全面加強,布局結構持續優化,國資監管不斷健全,活力動力有效激發,功能作用日臻完善,市屬企業總資產4.9萬億元,年創造利潤總額、上繳稅收超千億元。
聚焦先行示范
為全國國資國企改革勇實踐探新路
“菜籃子”“米袋子”等民生行業,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巴士、地鐵、機場、港口、高速公路等公共交通系統,科技園區、保障房等城市重大項目……這些關系千家萬戶的民生大事,都與深圳國資國企緊密相連。
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越是這種時候,國有企業越要以奮進的姿態,啃“硬骨頭”、蹚“深水區”,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動力。深圳國資國企緊扣黨中央關于國企改革“1+N”文件精神和開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決策部署,謀劃實施戰略戰役性改革,改革對高質量發展的牽引帶動作用不斷彰顯。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高質量落實。三年行動實施以來,深圳國資國企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按照“可衡量、可考核、可檢驗、要辦事”的工作要求,研究編制并全面落實深圳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全面動員、倒排工期,建立上下貫通、層層穿透的推進落實機制,構建每月填報、每月督導、每月提升的工作閉環,對直管企業逐一上門指導。開展改革提質提效集中攻堅行動,高標準開展改革評估,確保改革“量質齊升”。2022年4月,在國家公布的三年行動改革評估結果中,深圳再獲A級,得到通報表揚。
在全國首批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2019年7月,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批復《深圳市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實施方案》,深圳成為全國首批開展綜改試驗的兩個城市之一。3年來,深圳國資國企秉持綜合改革理念,深入探索、先行先試,改革發展取得重要進展,新增世界500強企業1家、資產超千億元企業5家,市場化考核激勵約束機制、陽光采購智慧監督平臺作為綜改試驗標志性成果,向全國推廣。2021年12月,國務院國資委對深圳綜改試驗予以肯定,“深圳作為首批國資國企綜改試驗區,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在提升國有資本運營效率、優化布局結構、激發企業活力上取得了明顯成效”。2022年5月,國家開展評估后指出,深圳綜改試驗在完善政策、破解難題、健全機制、做強企業“四個一批”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項項改革,推動著企業不斷發展。投控公司圍繞“國資管資本授權體制改革”和“公司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兩條主線,初步建成科學規范、系統完備、運行高效的管理治理體系。在推動市場化經營機制分類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方面,投控公司“一企一策”探索推動符合條件的下屬企業建立健全差異化考核機制。立足不同企業功能定位、行業特點和發展階段等,遵循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原則,落實“業績與薪酬雙對標”,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探索建立“增量業績決定增量激勵”的超額利潤分享機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項目跟投機制以及限制性股票等股權激勵計劃,充分調動經營團隊和核心骨干的積極性。改革紅利得到充分釋放,投控公司世界500強排名躍升至第372位,被譽為“全國改革先進典型”“新國企改革典型樣板”。
走進深國際,可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實踐充分地展示了向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作為國家“雙百企業”,深國際全面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目標任務,持續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積極探索構建“員工能進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能力能左能右”的“八能”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如在探索科學用人機制,實現干部“能上能下”創新干部選拔方式方面,實行“黨管干部與市場化選聘”“考試成績與平時成績”“相馬與賽馬”三結合,科學設置評價分值。兩年來公司進行30個崗位的公開選聘,包括總部中層干部以及附屬公司經營班子、財務總監等,選拔重用一大批群眾認可、德才兼備的人才,平均年齡43歲,“80后”近40%。改革讓深國際隊伍戰斗力和執行力顯著增強,高標倉行業排名躋身全國前八。深國際三項制度改革的典型經驗,作為改革范例向全國推廣。
投控公司、深國際的創新實踐,是深圳國企改革成功范例的縮影。目前,系統集成、縱深推進的改革局面持續鞏固。深圳市屬5家“雙百企業”在國家評估中全部獲得優秀以上等次,深國際、資本集團等3家企業獲評“雙百企業”改革標桿,獲評數量全國第一。建科院獲評“科改示范企業”優秀等次,深城交等5家企業新增納入“科改示范企業”。投控公司、建科院入選國家“公司治理示范企業”,地鐵集團、機場集團、深國際、智城集團入選“廣東省管理標桿”。機場集團、深農集團、深城交等企業獲評“全國質量標桿”,地鐵集團、機場集團、能源集團、深農集團、深投文化、水規院8項成果入選國家品牌建設“雙百案例”。投控公司、深創投、能源集團、重投集團等企業超30項改革經驗、典型案例在全國全省推廣,企業發展活力動力有效激發,為應對疫情沖擊和發展環境變化打下堅實基礎。
緊扣穩中提質
打造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深圳標桿”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梁柱”,對于穩住宏觀經濟大盤作用重大。深圳國資國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堅定不移穩增長、優結構、強運作、防風險,努力在全國全省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中奮勇爭先。
車水馬龍的園區道路、熱火朝天的辦公區域、機器轟鳴的項目工地,這是記者走訪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看到的新景象。讓記者感受最深的是,這里短時間內舊貌換新顏,創造了深圳發展新速度。目前,由市國資委牽頭,投控公司、深業集團和福田投控公司共同出資的深圳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有限公司在建重大工程項目總投資超140億元,建設項目規模達60萬平方米。
作為深圳機場“十四五”期間第一個建成投用的重大基礎設施,深圳機場衛星廳歷時近三年于去年12月完成建設。期間深圳機場帶領各參建單位,克服疫情影響、不停航施工等困難,在民航機場工程的BIM應用、建筑施工技術創新等方面開創了國內先河、取得了突出成效。該項目是深圳機場通航以來施工時間最長、范圍最廣、協調難度最大的不停航施工項目,創下了深圳機場通航30年來不停航施工安全的最好施工紀錄……
以穩增長為主線,深圳國資國企服務推動城市經濟穩中有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全力以赴穩運行、促投資、防風險,在市國資委層面成立穩投資和重大項目專班、經濟運行調度專班,強化月督導、周調度、日跟蹤。2021年承擔全市120個重大項目建設任務,投資額占全市總量36%。高質量打造機場衛星廳、地鐵20號線等城市新地標,高標準建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等重大項目,加快推動口岸經濟帶等重點片區開發。
以優結構為重點,深圳強化“城之重器”功能布局,聚焦城市發展戰略推動結構調整,編制重組整合“1+N”方案、資源布局“戰略地圖”,組建智慧城市、重大產投、深港科創、數據交易、征信服務、幸福健康等企業集團,推動81.5%的國有資本集聚到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為主體、金融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領域。圍繞深圳“20+8”產業集群部署,編制出臺市屬國資“十四五”規劃,積極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實施“科技+”戰略,正式啟用深圳國資國企產業創新中心,出臺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深圳交易集團的實踐,充分體現了“城之重器”的改革魄力。通過編制實施深圳公共資源交易改革方案、整合市區兩級14個交易平臺,深圳交易集團組建成立。2021年總交易規模超萬億元,政府采購和招標投標指標名列全國營商環境評價第一名。聚焦陽光合規,著力打造陽光采購智慧監督平臺,通過推進陽光采購責任體系、健全制度保障、剖析合規風險、推行信息公開、研發監督系統、閉環跟蹤督導等6方面18項舉措,實現采購監管規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數據化、智慧化,形成采購“制度+科技”監管體系,有關做法在全國推廣。
構建高效聯動資本運作機制。加強資本運作,是企業加速發展的重要一環。深圳國資國企堅持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相統一,聚焦補鏈強鏈延鏈,構建協同聯動、快速反應的資本運作機制。秉持“梯隊孵化、精準服務”思路,指導特發服務、深水規院、深城交等優質企業上市,上市公司增至36家。大力推動優質資產通過基礎設施公募REITs走向公眾市場,紅土鹽田港REIT作為我國首批九家基礎設施公募REITs之一發行上市,鵬華深圳能源REIT作為我國首單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公募REITs發行上市,紅土深圳安居REIT作為我國首批保障性租賃住房基礎設施公募REITs發行上市。
服務大局全局
更好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
“服務大局、服務城市、服務產業、服務民生”,是深圳國資國企的職責使命。
“科技創新資源導入+科技園區+科技金融+上市公司+科技產業集群”五位一體商業模式,是投控公司創新構建的。深圳灣園區,入駐科技企業超1200家、上市公司54家,提供崗位超15萬個,年產值超2500億元,納稅超150億元,被譽為“北有中關村、南有深圳灣”。
深圳灣園區是深圳國資國企全力支撐服務高科技產業的范例。深圳國資國企大力構建“科技園區+科技金融+人才服務+場景應用+平臺支撐”全要素創新綜合生態服務體系,高效運營深圳國資國企產業創新中心,導入22個高端科技項目。高新投、擔保集團成為全國融資擔保“雙龍頭”,累計為12.8萬家次中小微企業,提供超1.9萬億元融資支持;設立運營100億元深圳天使母基金,培育“潛在獨角獸企業”112家。大力打造高品質科技園區,遵循“保本微利”原則建設運營70個科技園區、建筑面積2355萬平方米,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優質低價產業空間。
疫情防控充分體現服務民生的國企擔當。在深圳疫情防控最緊要關頭,投控、地鐵、機場、能源、環水、燃氣、巴士、深糧、深農、安居、食品物資等企業以“大企撐大城”,堅持“非常之時、非常之為”,全力保障城市疫情防控。為全市果蔬糧油穩價保供、水電氣供應、防疫酒店運營、入境人員轉運、支援香港抗疫等提供了堅強保障,5.8萬名國企員工奔赴深圳各區戰“疫”一線。深入落實“深30條”系列政策措施,抓好減租降費、融資支持等重點任務,高效運營千億民營企業平穩發展基金,努力為市場主體創造更優營商環境。
全力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深圳國資國企為服務大局竭盡全力。深圳國資國企主動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深度參與深港合作,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推進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對口幫扶的27個貧困村4559人全部脫貧,深農集團被黨中央、國務院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海吉星消費扶貧中心榮獲“全國消費扶貧示范單位”,深哈產業園帶土移植深圳經驗。堅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部署,大力打造綠色低碳國資,推動綠色發展,全面融入“美麗深圳”建設。環水集團在全國率先建成首個自來水直飲示范區,助力深圳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巴士集團助力深圳率先實現公交和出租車全面電動化。能源集團垃圾焚燒發電排放標準超過歐盟,助力深圳在全國超大型城市中率先實現生活垃圾全量焚燒,榮獲“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鹽田港三度獲評“亞洲最佳綠色集裝箱碼頭”。
強化黨建引領
筑牢國有企業的“根”和“魂”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
“強國企必先強黨建”,深圳國資國企切實將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創新優勢、競爭優勢。奮戰在城市運營一線的國資國企,通過5000多個基層黨組織、8萬多位黨員,讓黨旗在一線飄起來、黨徽在一線亮起來、黨員形象在一線立起來。
深圳國資國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作為首要任務,深刻理解把握其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扎實推動各項工作。
“優化公司治理,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必須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深創投負責人如是說。深創投研究制定黨委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清單,把黨的領導黨的建設與企業決策、監督、組織、責任等機制銜接貫通起來,堅持以國企黨建帶動民企黨建,堅持“投資到哪里,黨建就延伸到哪里”,推動56家已投民企成立黨支部。
深創投是國企黨建“紅色樣本”之一。深圳國資國企積極探索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的有效路徑,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市國資委黨委“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治理機制研究”課題獲國企黨建專委會全國國有企業黨建課題研究成果一等獎。以機關黨建帶動國企黨建,深入開展“責任黨建”“規范黨建”“質量黨建”和“活力黨建”四項工程,全面提升基層黨建質量。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體制,更好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指導企業“一企一品”創建黨建品牌,投控公司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深圳灣“跟黨一起創業”樓宇黨建被選為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參觀點,機場集團、深福保集團黨建成效被新聞聯播報道。
激揚清風正氣,護航國企發展。深圳國資國企全面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推動“兩個責任”貫通協同,出臺加強內控體系建設與監督工作指導意見等文件,修訂完善經濟責任審計辦法,建立健全國企境外投資廉潔風險防控機制。編制出臺招標采購、資源開發、資產租賃等監督指導性文件,強化審計專報風險提示功能,及時堵塞風險漏洞。嚴格責任追究,全面建立覆蓋國資監管機構和國有企業的責任追究工作體系、工作機制。
接下來,深圳國資國企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全面加強國有企業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等工作中彰顯新擔當、新作為,更好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努力為深圳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范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