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跑道是機場建設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飛機在起飛和降落時,都需要在跑道上調整好各種“姿勢”。同時,如果在同一時段內,需要起飛或降落的飛機數量很多而供起降的跑道又不多的話,飛機就只能在天上或跑道上邊轉邊排隊。為了滿足更多的飛行需求,深圳機場三跑道正在穩步建設中。
近日,隨著預留航道孔最后圍填關閉深圳機場三跑道擴建工程外海堤順利合龍,具備抗浪掩體條件,為項目后續主體結構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長7400多米的外海堤,是深圳機場三跑道擴建工程的先行關鍵工程,保護和支撐工程內部結構免受海水風浪的侵襲,其施工成為項目建設一大技術重難點所在。外海堤施工區域被廣深沿江高速環圍,最近距離僅72米,施工船舶受限,施工難度較大。此外,施工現場僅有蝦山涌通航孔可以通航,對施工船舶的通航進出有所限制,一系列復雜水域環境因素給施工帶來不小的困難與挑戰。
面對難題,項目建設團隊“對癥下藥”,將外海堤分成四個區塊同步進行施工,全力保障廣深沿江高速的安全平穩通行。與此同時,項目建設團隊通過與建設各方、主管單位充分協調溝通,使蝦山涌通航孔通航能力提升至1000噸,極大程度解決了施工船舶受限的問題。
早在2019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就達到了5293萬人次。當年高峰期的時候,平均1分多鐘就有1個航班起降,為了更好地服務“雙區”建設,迫切需要建設第三條跑道以提升保障能力。加上一跑道已投用30余年,計劃在三跑道建成投運后對一跑道進行檢修。
目前,深圳機場有兩條平行跑道,分別位于航站樓兩側,一跑道1991年通航時啟用,二跑道2011年投入運行,正在建設的深圳機場三跑道位于機場二跑道和沿江高速之間長3600米,寬45米,飛行區按照最高等級4F級建設,建成后可起降A380等各類大型客機。項目經國家相關部門批準填海而建。
2020年3月17日,三跑道正式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強化深圳機場服務大灣區區域發展的能力,與在建的深中通道、深茂鐵路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共同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同時,項目的建設還有利于充分發揮多種運輸方式的協同優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珠江東西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助推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和機場群建設,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