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曰本欧美色啪免费,午夜免费69性视频爽爽爽,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北京市管國企營收首次突破2萬億元 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信息來源:北京市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2-01-25 11:43:35
人工智能朗讀:

  資產總額6.5萬億元,營收首次突破2萬億元,利潤總額1323.8億元,資產負債率降至64.9%……剛剛過去的2021年,北京國企營收利潤均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交出一份堪稱歷年最佳的成績單。

  2021年統籌疫情防控和改革發展,北京市市管企業深化改革實現新突破,研發經費投入創歷史新高,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改革添活力 全年實施百余混改項目

  城建集團瞄準北京證券交易所做創新,完成城建智控混改;金隅集團“騰籠換鳥”,將老廠房打造成金隅智造工場;朝陽區國資委推動組建城市智慧大腦運行平臺公司,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國企發展,正展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氣象。

  去年,北京市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出臺,并推動方案在各區和各家國企加速落地,形成全面推進改革的高潮。北京市國資委表示,去年已超額完成國務院國資委年度考核目標,深化改革實現新的突破。

  截至去年底,市管國企已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改革企業數量進入全國前三,取得歷史性突破,為國企市場化改革寫下濃重一筆。市場化選人用人是“牛鼻子”,去年超九成市管企業實施了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10家企業開展股權和分紅激勵,這些均為老國企進一步注入了發展活力。

  與國務院國資委聯手舉辦混改項目推介會,市管國企全年共實施混改項目100余項,引入外部資本420億元,使得北京國有資本功能有效放大。資本市場上,北京國企動作頻頻。京城佳業、建工修復、菜百股份的上市,讓“北京國企板塊”進一步擴容;全國首批9只公募REITs試點,首創水務和首鋼綠能項目為北京贏得兩席。

  一系列深化改革的動作,換來了國企關鍵指標的強勢增長。截至去年末,市管企業資產總額6.5萬億元,資產負債率64.9%,降至近十年來最好水平。全年實現營業收入超2萬億元,同比增長16%,兩年平均增長9.8%;利潤總額1323.8億元,同比增長38.1%,兩年平均增長12.7%。營收利潤均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加大投入 453億元研發經費創新高

  北京加速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國企也在邁出創新發展新步伐,積極參與助力。

  北京市國資委表示,首先是強化創新政策供給。對標北京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2021年出臺了市管企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意見。創新還具體體現在,安排國資預算10多億元,12家企業研發投入視同利潤考核超百億,從而支持企業在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基礎材料等領域加速創新發展。2021年,市管企業研發經費投入達到453.4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聯手央企共同發布106項應用場景,推動成立中關村數字經濟產業聯盟……牽手得天獨厚的創新資源,北京國企正在構建通融創新的生態。

  在硅基光電子、“雙碳”、智慧生活等領域,北京電控、金隅集團、北京建院等加大與高校、高科技企業的合作。金控集團發起設立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打造領先的數據交易基礎設施平臺。北控集團、京能集團與央企共同成立北京能源工業互聯網研究平臺,強化與“三城一區”的聯動。

  北京市國資委舉辦“十三五”創新成果發布會,讓38項市管企業重大創新成果集中亮相。其中不乏城建集團、建工集團、京城機電、京能集團、京投公司、北京建院等6家企業斬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創新技術獎。

  還有一批國企創新成果已實現落地:北京電控所屬北方華創14納米半導體裝備實現產業化突破,燕東微電子8英寸國產集成電路生產線實現月產4萬片;京城機電所屬天海工業具備“70兆帕大容積車用氫氣瓶”批量供貨能力;首鋼集團所屬首鋼朗澤在國際上首次將工業尾氣一氧化碳生物合成為蛋白質,形成萬噸級產能。

  擔當“頂梁柱” 28家企業為冬奧 “出力”

  作為“頂梁柱”和“主力軍”,扛起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北京國企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過去一年展現出新作為。數據顯示,北京市管企業全年共承擔全市重點建設任務176項,占全市年度投資計劃的36%,去年共完成重點建設投資1280億元,其中企業自籌資金達到904億元。

  在建黨百年慶祝活動中,完成環境提升、景觀布置、物資供應、會場服務、交通保障等300多項任務。3家市管企業完成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建設。北京冬奧會已近在眼前,北京28家市管企業承擔194項建設服務保障任務。北京國企高質量做好重大活動服務保障,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高標準持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去年市管國企共完成違法建設拆除等近53萬平方米,5家市管企業率先向城市副中心搬遷。北京環球影城開園運營,已成為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標。截至去年底,17家市管企業已在雄安新區投資近百個項目。

  北京鮮活農產品流通中心試營業,地鐵站點布設130處便民服務設施,新建自來水廠數量、新開通地鐵線路均創歷史新高。首都公共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背后則是國企保障城市運行能力的持續升級。


附件下載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