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兩月,深圳進出口6751.8億元、同比增長45%,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4414.4億元,增長53.1%;進口2337.4億元,增長31.9%,進出口增速居全國前十大外貿城市首位。深圳外貿開局扎實起步、高速增長,作為外貿大市不僅為全省外貿增長“挑大梁”“挑重擔”,更為今年全國外貿基本盤穩定作出貢獻。在外貿高基數的情況下還能實現高速增長,深圳如何做到的?在外部需求向好、穩外貿政策持續發力等有利因素的帶動下,經營主體信心不斷增強,特別是深圳接續出臺推動外貿穩規模穩份額穩增長各項舉措,實施“20+8”產業集群政策迭代2.0,助推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新質生產力發展,為外貿增長注入了強大動力。
“物流鏈”更暢通,貿易結構優
今年以來,隨著經營主體信心的明顯回升,貿易自主性持續增強,國內產業鏈更長、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貿易得到良好發展,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前兩月,深圳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4060.4億元,增長76.7%,占60.1%,比重提升10.8個百分點。同期,保稅物流進出口1495.3億元,增長35.4%,占22.1%。在深圳,現代化的港口和高效的物流體系,便利了貿易的流通和運輸,“海空港暢流計劃”“大灣區組合港”等創新舉措,讓深圳口岸“物流鏈”更暢通、貿易更便捷。
前兩月,深圳機場貨運業務保持穩健增長,其中,空運跨境電商業務量前兩月實現倍增,在深圳機場運營全貨機航線的航空公司增加至24家;深圳港的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呈現較大漲幅,亞洲航線、北美航線進出口集裝箱吞吐量漲幅達到兩位數,積極服務深圳先進制造業和特色產業“出海”,持續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深圳有關部門的政策支持持續發力。近期,深圳發布“穩外貿24條”加快建設貿易強市,切實鞏固深圳外貿基本盤,促進外貿穩定高質量發展,這些舉措緊密結合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特色、新業態發展動力、基礎設施功能提升需求等,聚焦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優化跨境貿易營商環境,為促進深圳外貿增長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中間品貿易強勁,助推東盟“朋友圈”升級
前兩月,東盟成為深圳第一大貿易伙伴,進出口1069.2億元,增長58.1%,占15.8%。這成為深圳外貿進出口的一大亮點。深圳持續深化與東盟之間經貿合作,政策紅利持續釋放,面向東盟逐步構建起多層次、復合型的基礎設施網絡,為跨境產業合作高效鏈接賦能。目前,深圳已與東盟4個國家的6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或友好交流城市,為深化經貿合作提供重要支撐。
除新興的東盟市場外,深圳對傳統貿易伙伴也保持了較為強勁的增長態勢,同期,深圳對中國香港地區、美國、歐盟和臺灣地區進出口分列二至五位,對韓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對前十大貿易伙伴合計進出口占73.9%。與此同時,深圳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2490.6億元,增長57.8%;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1842.9億元,增長58.7%。
民營企業“穩定發揮”,新能源車出口搶眼
3月1日,一輛輛嶄新的比亞迪汽車“走”下生產線,經過小漠、鹽田、蛇口等港口“走”出國門,投入全球市場。今年前兩月,比亞迪出口新能源汽車3.67萬臺,同比增長47.22%,目的地覆蓋全球六大洲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400個城市。隨著新能源汽車出口的強勁增長,帶動深圳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產品出口增長,電解液、正負極材料、電機、汽車電子元器件、電池薄膜等出口火熱。
以華為、比亞迪為代表的深圳本地龍頭企業開拓市場成效明顯,大疆、榮耀、華星光電、欣旺達等深圳知名科技企業巨頭擴大全球市場份額,民營企業外貿第一大主體地位繼續鞏固,外貿“穩定器”作用持續發揮。前兩月,深圳民營企業進出口4836億元,增長72.4%,占深圳進出口總值的71.6%,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11.4個百分點。深圳不斷壯大本土優勢產業,在消費電子和通訊產業等方面繼續鞏固地位,占據產業鏈制高點,為外貿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