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十周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第一屆“普惠金融推進月”行動開展以來,深圳國資國企快速響應、積極作為,持續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質效。 深高新投:數字賦能,讓普惠金融更有精度 深高新投積極行動,通過進一步深化“我為企業辦實事”實踐活動,主動對接科技企業,持續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質效。2024年一季度,深高新投“暖企先鋒隊”共參與開展政策宣講活動10場,實地調研141家科技企業,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宣傳和解讀金融政策,推介普惠金融產品,滿足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需求,助力政策精準落地。2024年一季度,深高新投賦能深圳“20+8”產業集群企業金額近30億元,服務企業中小微企業占比97%,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和雙高企業占比近80%。深高新投堅持以客戶為中心,面向民營科技企業多樣化融資場景,持續優化普惠金融產品。通過流程線上化、審批自動化、風控智能化,加快普惠金融產品迭代升級,滿足小微企業多方位信貸需求。下一階段,深高新投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創新產品和服務,并持續加大普惠金融宣傳力度,著力打造具有特色的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模式,不斷提升民營科技企業普惠金融覆蓋面、可得性和滿意度。 國任保險:保險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 近日,國任保險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根本宗旨,以“普聚金融服務、惠及千企萬戶”為主題,全面開展“普惠金融推進月”活動,奮力譜寫普惠金融大文章的國任篇章。國任保險聯動全國26家省級分公司開展高管講消保、消保“五進入”、設立消保知識宣傳專區等系列活動,累計開展宣傳活動467次,觸達消費者近170萬人次,提升了消費者的金融素養和風險防范意識,增強了消費者依法維權的能力。為做好政、銀、保、企四方對接工作,國任保險多次開展中小微企業專項走訪調研活動,結合市場調研情況,打造多樣化、價格適宜、條款易懂的普惠金融產品,推動普惠金融服務走進千企萬戶。 作為深圳本土金融國企,國任保險以知識產權為抓手,牽頭118家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和知識產權持有人創立全國首家知識產權金融協會——深圳市知識產權金融協會。多方聚合金融資源和服務,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需求對接、專精特新和小巨人申請、企業科創屬性評價、知識產權線上評價、貸后風控及不良專利抵質押資產處置運營等全方位服務,充分發揮了“知識產權+普惠金融”跨界融合功能,助力深圳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2022年和2023年連續位列廣東省第一名,2023年質押融資金額達到383億元,打造了獨具深圳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務生態。接下來,國任保險將以“普惠金融推進月”行動為抓手,持續打造科技保險助力普惠金融提質增效特色模式,切實為小微企業、科技企業和廣大人民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在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
2024-04-224月15日,市屬國企深圳港集團與騰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依托資源共享、模式創新和生態互補等方式,探索推進多方位戰略合作,實現跨界合作和聯合創新,加快深圳港集團數字化建設進程,全面提高港口服務水平和發展質量。市國資委副主任歐陽文宇,寶安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倪勇及騰訊、深圳港集團主要領導出席儀式并見證簽約。 根據協議,雙方將秉持“自愿平等、開放公平、協同創新、互利共贏”原則,充分發揮深圳港集團行業優勢,結合騰訊的先進技術和產品能力,聚焦企業數字化升級、智慧港口與物流發展、港產城一體化、大鏟灣片區建設與產業布局等方向,共同探索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在港口、物流等領域的場景化應用,加強在組織協同、對外服務、信息安全等企業經營管理層面的轉型升級,共建全域數字孿生平臺和業務體系示范。同時,雙方將基于騰訊的地圖大數據服務,優化大鏟灣片區交通、工作、生活、居住體驗,實現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聯動,加快港產城融合發展,將大鏟灣片區打造成為宜居宜業的生態島,形成產業聯動、協同發展的生態體系。 深圳港集團是深圳市屬世界級港口產業集團,立足全球供應鏈、價值鏈最前沿,深耕“港航、海洋、物流、能源、產城開發、產業金融”六大產業,形成了智慧化、綠色化、網絡化、國際化、多元化布局,核心業務遍布國內外30多個城市和地區。騰訊作為一家科技公司,服務了超過10億的C端用戶,業務場景和復雜的業務形態,進一步沉淀了騰訊的技術和服務能力。過去幾年,通過把海量業務搬上云端,打造了國內最大云原生實踐,全面錘煉了騰訊云的產品、技術和綜合服務能力。目前,騰訊云的AI、數字孿生、5G遠控、音視頻、區塊鏈等產品在交通、港口、物流、金融、工業等領域打造了眾多標桿案例,深入40多個行業積累了400多個解決方案。 港口是支撐城市開放和繁榮的窗口和重要基礎設施,面對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推進前沿技術與港口場景深度融合,將成為港口行業邁向數字化、智慧化建設的新路徑。雙方此次攜手,將進一步提升深圳國際航運綜合競爭力,為港口產業乃至海洋經濟創新發展提供新范例,為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新貢獻。
2024-04-17近日,國務院國資委舉辦國資央企大講堂,邀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經濟法室副主任王翔就公司法修改做專題講座,系統介紹公司法修改的主要背景和基本情況,聚焦健全公司資本制度、完善國家出資公司組織機構等重點問題進行深入解讀。 深圳市國資委同步設置視頻分會場,組織委機關全體在編干部,各直管企業、三大文化集團分管法律合規工作的負責同志,各專職外部董事,各區(新區、合作區)、前海管理局國資監管機構有關負責同志共130余人在投資大廈四樓參加培訓,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張鋒出席培訓活動。各直管企業法律合規、董事會工作部門負責同志及有關人員在各企業分會場參加培訓。 下一步,深圳市國資委將以貫徹落實好新公司法為契機,進一步提升全系統法治工作水平,指導各直管企業將貫徹落實新公司法融入日常法治建設中,強化合規理念,嚴格按照新公司法等法律法規開展經營管理,持續提升依法治企水平。
2024-04-16為切實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兩個一以貫之”、建設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論述精神,積極落實新《公司法》有關要求;扎實改進直管企業董事會評價發現的相關問題,強化對各直管企業重大決策事項的全流程監管,進一步筑牢企業重大決策的風險防線、提升決策質量和效率,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市國資委開發建設了直管企業董事會議案管理信息系統,并于2024年4月8日組織召開了系統上線暨應用培訓會議。 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張鋒出席會議并講話。市國資委機關處室有關負責人,各直管企業分管董事會建設工作的公司領導、董事會秘書,董事會辦公室主任及工作人員參會。 會議強調,董事會議案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將實現對企業董事會重大決策事項的全流程監管、數據歸檔及分析運用,有利于防范企業重大決策風險,各直管企業一是要主動做好對接,在系統應用過程中做好溝通、及時反饋,并認真歸納總結經驗,不斷提升董事會工作的數字化管理水平;二是要以應用董事會議案管理信息系統為契機,推動企業董事會進一步健全制度、建優機制、建強隊伍,全面提升董事會建設質量、提高董事會決策質量和決策效率;三是要充分發揮好董事會定戰略、作決策、防風險的功能作用,為做強做優做大市屬國資國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提供堅強制度保證。
2024-04-11隨著雙職工家庭的增多,家長們對于低齡孩子的看護需求不斷增加。作為全國最年輕的超大城市,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齡不到33歲,媽媽六個月產假結束,孩子的看護問題如何解決?家長如何兼顧育兒和工作?尤其是對于1歲以下乳兒期寶寶的照料,更是成為普遍困擾深圳這座年輕城市許多家庭的難題。作為新興行業,我國的托育人才建設才剛剛起步,面臨著專業人才短缺、從業標準不一、社會認可度不高等現實問題。面對專業人才的短缺,市屬國企深業集團旗下深圳幸福健康集團通過構建0-3歲托育師資培訓體系,加快專業人才培養,走出了一條推動托育規模化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路。4月6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第一時間》欄目聚焦深圳的普惠托育發展,報道了深業托育構建專業培訓體系,補齊托育人才短板的做法和成效。 構建托育服務體系打造民生幸福品牌 2020年9月,深圳市政府決定依托深業集團組建成立深圳幸福健康集團,是國內大中城市第一個集養老、醫療、托育業務于一體的國有養老托育資產管理運營平臺。作為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在全國賦予深圳優化養老托育市場發展環境的改革試點的唯一平臺,深圳幸福健康集團堅持“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的發展思路,打造綜合性嬰幼兒照護服務品牌“深業幸福家托育”,發力多層次托育園區布局建設,自主研發適合中國0-3歲寶寶的嬰幼兒保教體系,為上千個0-3歲嬰幼兒家庭提供高品質托育、科學育兒指導服務。 面對0-3歲托育運營體系在中國還尚未成熟的問題,深業幸福家托育落地集團化運營模式,建立了運營管理標準化體系,并通過 ISO9001質量認證體系。截至2024年4月,該集團已在深圳布局10個區,運營21家托育園,自有備案園所數量已位居國內同行業前列,其中有3家市級示范性托育機構,1家省級示范性托育機構。截至2024年4月,在深業幸福家托育運營的園所中,95%以上為普惠性托育園,努力打造價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托育供給體系;運營滿一年以上園區平均滿園率高達95%以上;超過85%的園區可接收1歲以下的嬰幼兒,極大滿足了年輕家庭對于小齡段乳兒的帶養需求,也為托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為了讓保教體系更適合中國0-3歲嬰幼兒家庭,深業幸福家托育投入1000余小時的研發時長,自主研發了以“身心健全、生活自理、好奇探索、交往合作”為培養目標的“幸福WE保教體系”,制定了嬰幼兒一日生活全案,以及配套的嬰幼兒五大領域發展目標及評估量表,實現對嬰幼兒幸福成長的全面支持。 搭建人才培訓體系實現產教融合 由于托育行業用工需求大,而乳兒照護需求也日益增長,對托育從業人員的實操能力和經驗要求也更高。在過去的幾年間,能夠照料1歲以下乳兒寶寶的托育機構并不多。基于規模化與專業化的體系建設,深業幸福家托育自2021年起成立了“幸福紅樹計劃”,面向托育園所核心崗位針對性開發系統培育課程,通過系統的師資培訓體系,深業幸福家托育搭建起托育教師五級成長體系,培養更多專業的托育老師和園所管理者,為其打通了具體、明確的成長路徑。 僅2023年,深業幸福家托育就舉辦了超過23場針對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的培訓,每次培訓還專門安排名額,面向行業相關托育企業開放,并邀請來自海內外高校、優秀專家學者代表,從師資培養、保教體系、園所運營等方面開展學術講座,搭建嬰幼兒照護交流學習的平臺,吸引高達22萬人次線上線下參與。此外,為加快專業人才培養,提升人才供給,補齊人才短板,深業幸福家托育與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等省內外9所高校建立校企合作關系,深化專業人才培養和產教融合,為高校提供專業培訓及建設專業題庫,促進課程內容和職業資格標準融通。 為推動托育人才服務的高質量發展,深業幸福家托育積極開展國際先進托育經驗學習交流,目前已與在托育領域有著30年經驗沉淀的日本KCH集團深度合作,建立中日國際托育人才培訓基地,聯合行業及社會力量推動托育專業人才培養,不斷提升托育從業人員的服務質量,讓更多家長獲得安全感與幸福感。
2024-04-102023年,市屬國企深圳港集團旗下鹽田港區岸電供應量達1200萬度,再創歷史新高!減少船舶碳排放約9700噸,相當于植樹54萬棵。鹽田港區現已建設6套可移動式岸電系統,每套系統額定容量4兆伏安,共覆蓋17個大型深水泊位,可滿足全球最大型集裝箱船舶的用電需求,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目前,鹽田港區岸電供電量占深圳港總量的69%,助力深圳港岸電使用全國第一。 鹽田港區全力建設綠色低碳港口,通過設備升級、使用綠色能源等舉措,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2022年,鹽田港區啟用電動堆高機。2024年,港區將新增4臺電動堆高機,較原用油設備的碳排放減少51%。2022年11月,鹽田港區作為綠色低碳港口發展的積極踐行者,亮相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中國角”,向世界展示風采。2019年-2022年,鹽田港區三次獲得“全球最佳綠色集裝箱碼頭”大獎。2015年,鹽田港區開始使用岸電。2010年,鹽田港區成為全國首個大規模使用LNG液化天然氣拖車的港區。2007年,鹽田港區龍門吊實行“油改電”,大幅減少柴油消耗。 過去10年,鹽田港區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在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環境保護等方面不斷探索和實踐,年吞吐量上升24%,單集裝箱碳排放減少33%,為守護“深圳藍”作出了應有貢獻。
2024-04-08根據民航航班換季安排,3月31日至年10月26日,深圳機場將執行夏秋航季航班計劃。新航季,深圳機場計劃新開及加密航線超過30條,每周計劃航班量(含客貨航班)將超過9300架次,其中客運航班約8200架次,貨運航班約1100架次,日均航班量將超過1300架次,較2023年同期增長超10%。 深圳至26個國內城市航線班次將加密 夏秋航季本身就是旅游旺季,疊加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等假期,將持續釋放出行需求潛力。深圳公商務及旅游出行市場齊旺,帶動深圳機場客流量持續快速增長,深圳機場航班量、旅客量屢創新高,彰顯了深圳澎湃的市場活力。國內航線方面,深圳機場新增六盤水、武夷山、玉林、臨汾等國內通航點,加密深圳至北京、上海、成都、重慶、西安、濟南、西寧、銀川、呼和浩特、呼倫貝爾等26個城市的航線航班。其中,結合季節性旅游需求,新航季深圳至華北、西北方向航班將有所增加,深圳往返天津、西安、西寧、烏魯木齊等地的航線班次每周將增加30-50架次。 結合公商務出行需求,深圳機場將聯合航空公司重點提升骨干航線運營班次,“深快線”品牌航線航班頻次和運營品質均有所提升。其中,深圳往返上海(浦東、虹橋)、往返北京(首都、大興)每天計劃航班均將超過110架次,深圳往返上海浦東、北京首都、成都雙流、重慶、西安等航線每周航班量將增加15-50架次,航班時刻也將進一步優化,讓旅客享受隨到隨走的便利化出行。 國際客貨運航線網持續織密 新航季,深圳機場將持續織密國際客運航線網,包括恢復、拓展深圳至名古屋、利雅得等國際客運新航線,加密深圳至吉隆坡、宿務、馬尼拉等東南亞航線,每周國際及地區計劃客運航班量超750班,較上個夏秋航季增長45%。新航季,多家國內外航空公司計劃在深圳機場增加全貨機運力投放,開通深圳至布達佩斯等貨運新航線,加密深圳至馬德里、伊斯坦布爾、吉隆坡等國際貨運航線,深圳機場日均計劃貨運航班量將超100架次,為深圳特色產業出海和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發展搭建暢通的空中通道。
2024-04-03近年來,市屬國企深圳燃氣集團積極布局新能源、新業態,邁進智慧能源、智慧燃氣技術、智慧城市服務、智慧生活新賽道。3月27日上午,深圳燃氣集團與清華大學歐陽明高院士團隊、天津大學王成山院士團隊共建智慧能源創新中心簽約揭牌儀式暨深圳燃氣院士大講堂在深燃大廈舉行,這標志著深圳燃氣集團開啟了產學研深度結合的新篇章。3月27日下午,由深圳市重點區域開發建設香蜜湖片區指揮部辦公室、深圳燃氣集團主辦的香蜜湖綜合智慧能源系統方案專家研討會在深燃大廈順利召開。政府機構部門及業內頂級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研討會,共同就如何推動香蜜湖片區成為全球領先的智慧能源系統示范區進行深入探討。 在簽約儀式上,深圳燃氣集團與兩個院士團隊分別簽署了智慧能源中心合作協議。協議內容涵蓋了雙方在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多個方面的深度合作,旨在共同推動智慧能源領域的創新與發展。智慧能源創新中心的成立,是深圳燃氣集團積極響應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支撐城市能源轉型升級的重要布局,未來將努力通過與兩位院士及其團隊的緊密合作,加速智慧能源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推動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展,為新能源產業注入強大的新動能。 智慧能源創新中心將匯集院士團隊的科研力量與深圳燃氣集團的產業優勢,共同探索智慧能源的前沿技術與應用,致力于研發高效、環保、智能的能源解決方案,力求打造一批重點突出、成效卓著的智慧能源項目。 研討會上,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徐偉大師團隊對《深圳城市核心區香蜜湖綜合智慧能源系統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匯報。該方案立足香蜜湖片區的獨特地理位置和產業優勢,提出了“城市資源聚合、堅強電力保障、能源服務模式、超充之城示范”的全球領先創先目標,旨在通過整合和優化各種能源資源,打造超大型城市核心區多網互聯、柔性智慧、安全可靠的綜合智慧能源系統,為片區新型能源系統建設提供切實可行的實施路徑。會議現場,各位專家圍繞香蜜湖綜合智慧能源系統方案的技術創新、系統優化、政策保障等核心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和交流,一致認為該方案圍繞氣-電-冷能源網規劃了高可靠、深智慧、重柔性、促低碳的綜合智慧能源系統,具備技術可行性。 近年來,深圳燃氣集團致力于綠色低碳發展,以“燃氣+清潔能源”雙主業協同發展戰略為核心,積極擔當低碳智慧城市服務商的角色。香蜜湖片區是深圳的重要區域,建設香蜜湖綜合智慧能源系統關乎片區可持續發展,深圳燃氣集團將以本次研討會為契機,以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為準則,推動體系、技術和服務模式的全面創新。通過與專家團隊的緊密合作,深圳燃氣集團將構建高效、智能、綠色的能源系統,努力打造領先的智慧能源系統標桿示范項目。 此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為深圳城市核心區綜合智慧能源系統的建設與發展明確了路徑,也為全國乃至全球的能源系統轉型升級提供了有益借鑒。未來,深圳燃氣集團將全力履行深圳市政府賦予的香蜜湖片區新型能源系統集成商的重要角色,積極推進該方案的深入實施,在綜合能源領域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助力香蜜湖片區成為深圳科技創新之都形象的新名片,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深燃智慧。
2024-04-013月29日上午,市屬國企深圳高速公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深高速”)所持高速公路資產成功發行基礎設施REITs并在上交所上市(簡稱“深高速REIT”,基金代碼:508033)。深高速REIT發行規模20.475億元,是深圳首支上市的高速公路基礎設施公募REITs。深高速REIT成功發行有利盤活深高速存量資產,募集資金可投入高速公路改擴建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促進形成新增投資的良性循環,助力深高速進一步完善“投建融管”的商業模式。 深高速REIT底層資產是湖南省內連接益陽市和常德市的一條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全長73.083公里,是促進湘西北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通道。深高速REIT成功發行將進一步強化信息透明和管理水平,是進一步落實國家“交通強國”戰略的重要實踐。 本次發行為深高速構建起“A+H+REITs”三資本平臺,將為深高速提供多渠道資本補充能力,助力深高速長遠發展,在川流不息的公路藍海中,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2024-04-01市屬國企深圳能源集團媽灣資源場站源網荷儲虛擬電廠一體化項目(以下簡稱媽灣虛擬電廠)電子大屏幕上,精確到秒的峰值功率和谷值功率,反映了虛擬電廠實時運行能量。媽灣虛擬電廠服務網絡內的聚合總容量、總可調容量、資源數量、站點數量、總接入設備一目了然。目前,媽灣虛擬電廠已聚合媽灣園區場景共5.5MW可調資源,包括儲能、充電站、光伏、制氫加氫站、制冷站五種可調負荷,參與多種市場。借助數字化技術、物聯網技術與通信技術等看不見的“虛”技術,將分布式電源、儲能系統、可控負荷、充電樁等看得見的分布式“實”資源進行聚合管理與優化,這是深圳立足產業優勢,搶抓新型儲能產業“風口”,不斷“強鏈”“延鏈”,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創新舉措。 新型儲能產業生態扎根向上 新型儲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輸出電力為主要形式的儲能技術,具體包括以新型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為代表的電化學儲能技術,以飛輪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為代表的機械儲能技術,以及氫(氨)儲能、熱(冷)儲能等。其中,能將電能用化學電池儲存起來,在需要時再釋放的電化學儲能技術應用最為廣泛。 作為我國最早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先鋒城市,深圳已形成一流的新型儲能產業生態。以電化學儲能為例,深企在電池材料、電芯模組、控制系統、系統集成等核心關鍵環節均有布局。2023年,深圳電化學儲能產業產值增長16.1%,產值突破3000億元,涌現了一批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代表企業。 深圳市氫能與燃料電池協會發布的《深圳市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今年1月,深圳市已有近200家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鏈相關企業、科研院校、行業組織和創新平臺,分布在燃料電池系統及相關零部件、電堆、氫氣制備、儲運,以及設備制造、檢驗測試等環節。氫能應用場景逐步從車輛應用拓展至船舶、分布式發電、新型儲能、綠色氫基燃料/原料等領域。 一流的新型儲能產業生態,助力深圳打造綠色能源標桿城市。作為全國首批低碳試點城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深圳率先實現公交車、出租車100%純電動化,環衛、郵政快遞、物流配送等公共領域車輛的“含電度”也逐年攀升。 為能源綠色轉型開辟新賽道 位于深圳市南頭半島西南端的媽灣電廠是優化深圳電網結構和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的支撐和保障電源。這個巨大的能量場內,以優質電能生產為主,以供熱制冷、生物質耦合發電、氫能利用、數據服務、電力技術為輔的多元化能源服務體系已然成型。其中,“媽灣資源場站源網荷儲虛擬電廠一體化項目”是媽灣電廠發力新型電力系統的代表作。該項目儲能部分采用容量為1.5MW/3.29MWh的儲能系統,配合能源控制及軟件管理平臺,合理利用能源路由器的能流特性,搭建高效能源路由器調度模型,實現源網荷儲虛擬電廠一體化,構建起園區新型電力系統。 隱現在媽灣電廠身后的,是深圳這座現代化大都市龐大的能源供需市場。2023年深圳市全社會用電量達1128.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1%。隨著新能源發電量占比不斷提升,電力系統對新型儲能需求愈發強烈。面對逐步增長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量需求,發展新型儲能產業被視為保障電力可靠供應、促進新能源高水平利用,實現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支撐。 去年深圳新增新能源汽車充電樁16.1萬個,累計達28.7萬個。截至今年3月1日,全市已建成披著標準紫色外衣的超級快充站239座。此外,加快方便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的共享換電柜布局,建設具備1000kg/天加氫能力的堿性電解水制氫加氫一體化站,建成運行全球首個光儲充放一張網和虛擬電廠管理平臺2.0,實時可調負荷達50萬千瓦。發力新型儲能產業,成為深圳依托產業優勢,開辟高質量發展新賽道的務實選擇。 “展+會”孕育行業新動能 深圳還通過舉行論壇、展會,促進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新生態交流,為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牽線搭橋。去年6月29日舉行的2023國際數字能源展上,共有407家國際數字能源龍頭企業參展,近2000名中外能源行業專家、電力企業代表及互聯網企業代表,馬不停蹄地穿梭于深圳會展中心的各個展館和會議室,聚焦數字能源領域前沿技術和實踐,交流日新月異的行業發展機會。 由深圳能源集團、深圳供電局、華為數字能源、比亞迪等發起成立的深圳市電化學儲能產業聯盟也在展會上宣布成立,將圍繞信息服務共享、活動平臺共享、標準體系共建、技術研發共通、專家智庫共享、職稱體系共建等方面開展工作。深圳也在開幕式上宣布啟動“超充之城”建設。當年就建成超充站161座,一些站點不僅能充電,還增添了發電、儲能、電池檢測等新功能。 2023年11月27日,以“助力雙碳·儲動未來”為主題的綠色能源論壇在深圳國際低碳城舉行。深圳市綠電綠證服務中心、深圳市電力規劃研究中心在論壇上揭牌,標志著深圳新型儲能產業創新載體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陣營迎來新成員,也為行業孕育發展新動能。
2024-03-26